引起大便帶血的原因
時間:2015-02-28來源:求醫網
引起大便帶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以說凡是消化道的疾病都可以引起大便帶血。大便帶血分可見和不可見,不可見的大便帶血一般稱之為潛血陽性,可見的是人的肉眼能看見的,包括血的顏色和量、與大便是否相混合等。從大便帶血的顏色和量又可以分出是上消化道出血或下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包括食道、胃、十二指腸、膽道、胰腺等;下消化道是大腸和小腸。
1、上消化道出血:一般顏色比較深,發黑,并與大便相混,醫學上稱為柏油便。上消化道一般常見的出血部位有:食道靜脈曲張出血,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出血、食道癌、賁門癌、胃癌、癌(腺)體破壞出血、膽道出血等。血量有多有少。大便帶血的特點是顏色發黑,因為紅血球被消化液所破壞,如胃液、十二指腸液、膽汁、胰液等液體破壞、分解,變成了非血球的有機物質。它們再與被消化的食物相混,進入小腸及結腸被消化吸收。血與食物殘渣相混成為大便,排出體外,這樣的大使就成為黑色的了。
2、下消化道出血:分為良性疾病出血和腫瘤性疾病引起的出血。它們引起的大便帶血,從顏色和量上也不-樣。腫瘤引起的大便帶血,從顏色上看不是鮮紅色,而是像果醬色,顏色較暗。這是因為瘤體組織較脆,易爛,易脫落。在食物殘渣及大便通過時的阻力作用下,引起瘤體組織壞死、脫落,或與之相混,或敷于表面,一起排出體外。所以,血的顏色也不是鮮紅色的。
查看更多關于引起大便帶血的原因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