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脫位的預防護理
時間:2015-03-06來源:求醫網
關節脫位的預防護理方法:
早期功能鍛煉
髖關節屈曲應<60度,不宜過早進行直腿抬高練習,因直腿抬高運動支點在髖部,故康復訓練時不宜久坐,每次限30min。由平臥到坐位時易產生屈曲、內收、內旋的運動,造成脫位,需保護。開始下地行走時間受假體的類型、手術操作和患者體力恢復情況等因素影響。
一般術后3天可取半坐位(3O~45度),加強患肢股四頭肌等長收縮運動,保持肌張力和髖、膝關節被動活動,屈髖度數由小到大,開始髖15~30度,膝40度,并逐步以膝部為支點做伸膝動作,使膝關節彎曲逐漸達到9O度。同時,借助持續關節被動活動器進行患肢被動活動,以增加關節活動度,每天2次,每次1h,一般由30度開始,以后每日增加1O度,但最大活動度不宜超過9O度,以免發生關節脫位。
術后1周進行無痛苦范圍下的患髖膝屈伸的能力訓練
主動進行直腿抬高運動,每天2~3次,每次以不引起患側髖部疼痛或明顯不適為度訓練量由小到大,循序漸進,避免過度疲勞。也可坐于床沿,將小腿自然垂于床邊,做主動伸膝運動坐一站轉換聯系方法:患者雙手拉住床上支架,將重心逐漸移至健側床邊,將雙腿置床邊下垂,健肢支撐站立平衡,站立位時健肢完全負重,患肢不負重觸地。適應直立姿勢后可扶雙拐下地行走,上下床及助行器行走訓練時,保證健肢先行,患肢跟上保持兩腿分開,與肩同寬,轉彎時髖關節隨身體一起轉動,避免髖關節突然旋轉。
出院后家庭座椅不宜太低建議有扶手,不坐沙發,坐位時身體不前傾,髖關節屈曲不超過9O度。起立或坐下時,先伸直患肢,用雙上肢在座椅扶手上支撐軀體起立或坐下。6個月內不交叉雙腿,不盤腿而坐,不使用蹲便器。穿拖鞋、擦腳、修趾甲、穿脫襪、系鞋帶時應外展位,踝關節在對側膝關節上面。不能屈胯、交膝穿脫鞋襪。
查看更多關于關節脫位的預防護理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