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脫位的原因是什么
時間:2015-03-06來源:求醫網
關節脫位的原因有很多,各種暴力常可引起關節脫位。而習慣性關節脫位是指并無暴力,而是由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動作造成的關節脫位。多見的是肩關節的習慣性脫位。這種脫位多見于20歲至40歲的青壯年,他們活動量大,外傷機會多。習慣性肩關節脫位的病人,往往在公共汽車上向上扶住把手時,甚至穿衣伸袖、展臂擦背、舉臂掛衣等日常生活的動作,都可引起肩關節的脫位。這些病人有的來醫院整復,有些病人由于多次脫位關節囊已很松,可以自行復位。
習慣性肩關節脫位可由先天性肩關節發育不良或關節本身或周圍結構薄弱所引起的關節脫位,常常是對稱的。還有損傷性脫位時,治療處理不當,肩關節脫位后,未及時送醫院復位,或有的肩關節脫位合并有關節其它部位的損傷,因治療不當導致畸形愈合或不愈合,增加了肩關節的不穩定性,造成肩關節的習慣性脫 位。更多的病人和醫生認為肩關節脫位復位后便萬事大吉,這是錯誤的,肩關節脫位復位后若無適當的外固定,回去后照樣從事各種肩關節的活動便會引起再脫位。肩關節脫位時,關節囊已破,雖說肩關節已復位,但關節囊及周圍損傷的軟組織的愈合尚需約3周時間。
所以關節復位后,必須將肩關節固定3周。方法是用三角巾或繃帶將肘關節屈曲90度,把前臂懸掛固定,同時鼓勵病人進行手腕和手指活動,嚴禁上臂外旋。 3周后才能取消固定,自主鍛煉。一般在復位后2至3個月,肩關節可恢復正常機能。傷后一個月可開始做不舉高息肢的輕工作,2至3個月后才能恢復原來工作。 否則肩關節很容易再脫位,造成習慣性肩關節脫位。
查看更多關于關節脫位的原因是什么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