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辯證治療腋下多汗
時間:2015-03-09來源:求醫網
腋下多汗的病理,中醫認為大都是肺衛不固、陽氣虧虛、陰虛火旺、或邪正相爭、濕熱薰蒸所致。治療當分虛實,辨其寒熱。根據虛者補之,實者泄之,熱者清之、寒者溫之的原則施治。具體的治療方法如下:
1、肺衛不固證
證候:汗出惡風,稍勞尤甚,易于感冒,神疲乏力,面色少華,舌淡,苔薄白,脈弱。
治法:益氣固表。
主方:玉屏風散
加減:汗出多者,加浮小麥、糯稻根、牡蠣;氣虛甚者,加黨參、黃精;舌紅、脈細數,加麥冬、五味子。
2、營衛不和證
證候:汗出惡風,肢體酸痛,頭痛,時寒時熱,或半身、局部出汗,苔薄白,脈浮緩。
治法:調和營衛。
主方:桂枝湯
加減:汗出多者,酌加牡蠣、龍骨。
3、風濕犯表證
證候:汗出,惡風發熱,身重酸楚,小便不利,苔薄膩,脈浮緩。
治法:祛濕解表。
主方:防己黃芪湯
加減:惡心欲嘔,加藿香、佩蘭、蘇葉;身重體痛,加羌活、防風、白芷。
4、暑傷津氣證
證候:發熱,口渴引飲,神志躁擾不寧,身灼熱,尿短黃,息粗氣喘,面赤,舌紅,苔黃,脈細數無力。
治法:清暑益氣生津。
主方:王氏清暑益氣湯
加減:發熱甚,加銀花、生石膏;口渴甚,加生地、花粉;汗出過多,加五味子、煅牡蠣。
5、濕熱蘊蒸證
證候:頭部蒸蒸汗出,口膩作渴,身熱不揚,身體困重,舌紅,苔黃膩,脈濡數或滑數。
治法:清熱化濕。
主方:三仁湯
加減:腹脹、便溏不爽,加蒼術、大腹皮;身痛困重,加防己、大豆黃卷。
6、陽脫證
證候:面色蒼白,四肢厥冷,冷汗淋漓,氣息微弱,精神恍惚,舌淡,脈微或浮數無根。
治法:回陽固脫。
主方:參附龍牡湯
加減:口渴舌燥,加麥冬、五味子。
查看更多關于中醫辯證治療腋下多汗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