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羅恩病常見的表現
時間:2015-03-13來源:求醫網
常見癥狀
腹瀉、糞便呈糊狀
(1)腸外表現 部分病人有鵝口瘡性口炎、結節性紅斑、杵狀指、皮膚潰瘍、關節炎和肝腫大等。
(2)腹瀉 糞便呈糊狀,一般每日3-4次,常無膿血及粘液,病變位于結腸遠端常有粘液血便。
克羅恩病癥狀
(3)全身表現 約三分之一的病人有間歇性低熱或中等度發熱,偶有高熱。嚴重者可有貧血、消瘦、低蛋白血癥及水電解質紊亂。
(4)體重下降,日漸消瘦為最常見癥狀,約1/3病人有低熱或中等發熱,不伴發冷,此時常為活動性病變或有并發癥出現。
(5)病變侵犯胃和十二指腸,空腸,回腸,或形成腸管狹窄引起部分腸梗阻時,則出現惡心,嘔吐,腹痛等癥狀。
(6)與婦女妊娠的關系:妊娠可使病情加重或惡化,如在妊娠期發生本病,對胎兒和母親都將造成威脅,易發生死胎,流產,早產,胎兒畸形等。
(7)腹塊 由于腸壁或腸系膜增厚、腸粘連、腸系膜淋巴結腫大,內瘺或局部膿腫形成,故常可于右下腹捫及包塊,比較固定,邊緣不很清楚,有壓痛。
(8)營養缺乏:腸道的廣泛病變可引起吸收面積減少,菌群失調,以致發生腹瀉,加以厭食,食物攝入量減少,因而出現不同程度的營養不良,營養不良的程度與病變的范圍和部位有密切關系。
(9)胃腸道外表現:本病可伴發多發性關節炎,當病變減輕或手術切除后,關節癥狀消失,皮膚可出現蕁麻疹,多形性紅斑,結節性紅斑等,此外,可出現結膜炎,虹膜睫狀體炎,角膜潰瘍,角膜炎,還可發生脂肪肝,淀粉樣變性,肝硬化,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等。
(10)肛門和直腸周圍病變:肛門周圍或直腸周圍膿腫,竇道和瘺管是Crohn病較常見的表現,Crohn等報道,瘺管的發生率為14.2%,也有人報道發生率可達81%,直腸和肛門周圍感染可發展成直腸膿腫,直腸陰道瘺,肛門周圍和臀部可有廣泛潰瘍和肉芽腫性病變,個別病人肛門瘺管是本病的第1個征象。
(11)為最多見的癥狀,間歇性發作,輕者僅有腸鳴和腹部不適,重者可為嚴重的絞痛,進食含纖維素多的食物常易引起腹痛發作,結腸病變常出現腹瀉和腹痛,腹痛可在排便或排氣后得到緩解,病變侵犯回腸末端可出現持續性腹痛,這是由于內臟或腹膜層的神經末梢受到病變刺激引起的,病變侵犯胃和十二指腸時,腹痛與消化性潰瘍相似,并常伴有幽門和十二指腸梗阻,病變侵犯回盲部時,疼痛常發生在臍周,以后局限于右下腹部。
(12)大部分病人有腹瀉,多為間歇性發作,大便次數與病變范圍有關,每天2~3次至10余次,甚至達數十次,為軟便或稀便,多不含膿血或黏液,廣泛彌漫性小腸病變可有水樣便或脂肪便,腹瀉的發作常與進食含纖維素豐富的食物有關,情緒激動或緊張也可誘發腹瀉,但與精神性腹瀉不同,夜間可因排便感而覺醒,那些遠端結腸受累的患者可出現便急,里急后重或是便秘,排便困難等癥狀。
(13)病變侵犯的部位不同,其體征亦各異,在病變的部位可觸及腫塊,局部有壓痛,以右下腹部腫塊較為多見,形狀為臘腸樣,邊界不清,比較固定,有腸梗阻時常有腹脹,可看到腸型和觸及擴張的腸管,肛門周圍可見潰瘍,竇道或瘺管,個別病例有杵狀指,肝掌,結節性紅斑(多發生于脛前),偶有肝脾腫大。
查看更多關于克羅恩病常見的表現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