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氣腫的西醫治療方法
時間:2015-03-19來源:求醫網
肺氣腫治療包括一般內科治療和外科手術治療。
一、內科治療:包括停止吸煙、減少暴露于污染的環境,接種流感疫苗可減少病毒性肺炎的發生,對于α1-胰蛋白酶缺乏的病人用蛋白替代治療亦是有效措施之一。很多病人需要用藥物來緩解臨床癥狀,如支氣管擴張劑(擬交感神經藥、抗膽堿能藥、茶堿、黏液溶解劑),當懷疑有細菌感染時,間斷應用抗生素,另外還有激素和機械通氣等。氣管插管機械通氣只適合于嚴重或病情急劇惡化、而且其癥狀是有可能恢復的病人。長期吸氧治療的指征是有低氧血癥的病人。
二、外科治療:終末期肺氣腫病人的生活質量差、生存期有限,長期以來出現了各種外科方法試圖對藥物治療反應不佳的病人進行治療。例如:切除肋軟骨和骨膜、胸壁成形和膈神經切除、腹腔內加壓裝置和氣腹使膈肌抬高、切除胸膜刺激新生的毛細血管向肺內生長、切斷神經來減少氣管支氣管的張力。臨床效果均不理想。現在外科重點:
1.肺臟移植術 近年來,肺臟移植在治療終末期肺氣腫病人中取得成功。病人的理想肺移植方式是單肺移植還是雙肺移植尚有爭論,有報道COPD病人肺移植術后近期生存率為90%,4年平均生存率60%,與整個肺移植組相比生存時間相同或略長。肺移植治療肺氣腫存在幾個問題:移植手術的費用相當高;長期應用免疫遏制劑可引起血液系統的惡性腫瘤,并增等待合適的供體時間較長,且等待期間的死亡率為高;很多病人可出現移植肺的閉塞性細支氣管炎,引起嚴重的呼吸困難,常需要再次進行肺移植。
2.肺臟減容術 20世紀50年代末 Brantigan和Mueller首先提出對彌漫性肺氣腫病人進行肺臟減容手術,理論依據是:在正常狀態下,膨脹的肺臟的彈性可以傳遞給相對細小的支氣管,并通過環周的彈性牽拉力使細小支氣管保持開放狀態,肺氣腫病人的保持支氣管開放的環周牽拉力喪失,假設通過減少臟的容量使放射性的牽拉力恢復,保持細小支氣管開放,從而減少呼氣時的氣流梗阻,減輕呼吸困難。
手術方式:
① 激光治療方法:Wakabayshi和Barker等首先提議用激光作為治療終末期肺氣腫的方法,各種激光(CO2,Nd:YAG)經不同途徑灼閉氣腫的肺組織,總的手術死亡率為5.5%~16%,病人術后需1~5天機械通氣,大量漏氣是主要并發癥,15%~45%病人有中、重度皮下氣腫,30% 左右的病人持續漏氣,平均胸腔引流管放置5~13天。術后隨訪1~6個月,病人主觀的呼吸困難癥狀均有改善,FEV1增加14%~27%,6min行走距離增加24%,需要吸氧的人數降低18%。但有些指標的改善可以通過術前正規的呼吸功能訓練而達到,因此,尚不能肯定激光治療的作用。
②胸腔鏡方法:電視輔助的胸腔鏡對病人的創傷小,對病人呼吸功能的影響少。Eugene、Wakabayshi等在VATS下同時應用釘夾和激光技術,術后病人呼吸困難的主觀癥狀、病人對氧氣的依賴程度、FEV1、運動能力均比單純激光治療效果好,尤其是近來在釘夾表面加墊人工襯片或心包片,大大減少了術后的漏氣并發癥。
③肺切除方法:1995年Cooper醫師報告了用經正中胸骨切口雙側釘夾切除法治療20例終末期肺氣腫病人的初步結果,全組無手術死亡率,術后FEV1增加了82%,血氧分壓增加了0.8kPa(6mmHg),吸氧人數明顯減少,生活質量明顯提高。一般認為,終末期肺氣腫病人的肺功能較差,對手術的耐受性亦差,微創小切口能使術后疼痛和肺部并發癥減到最小的程度,對病人的恢復有益,從而選用VATS技術進行肺減容手術。
查看更多關于肺氣腫的西醫治療方法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