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外傷的中醫治療
時間:2015-03-19來源:求醫網
眼外傷的中醫治療方法
眼外傷是指眼部組織機械性或非機械性兩大因素引起的損傷。其臨床表現及預后,與致傷原因、部位、程度及當時處理情況等因素密切相關。臨缶證時,無論何種眼外傷,一經詳細問明病史及檢查后,應立即給予處理。本節僅從中醫辨證施法方面討論眼外傷。
眼外傷的辨證論治
風邪外乘型
【證見】 眼外傷早期,眼紅腫痛,畏光流淚,頭痛。
【治法】 祛風養血活血。
【方藥】
1.主方除風益損湯(倪維德《原機啟微》)加減
處方:生地黃30克,當歸10克,赤芍12克,川芎8克,防風10克,藁本10克,前胡10克,茜根12克,三七末3克(沖),菊花10克。水煎服。
2.中成藥云南白藥,每次0.5克,每日l~2次,開水送服。
氣滯血瘀型
【證見】 眼部出血、水腫,視力驟降,眼脹痛,外傷手術后反應強烈或出血。
【治法】 先涼血止血,再活血祛瘀。
【方藥】
1.主方
(1)寧血湯,處方參見“視網膜靜脈周圍炎”方藥。
(2)桃紅四物湯(吳謙《醫宗金鑒》)加味
處方:生地黃20克,紅花8克,赤芍15克,桃仁10克,川芎6克,當歸10克,三七末3克(沖),蒲黃10克,五靈脂10克,枳殼10克。嚴重者可酌加蘇木、莪術、三棱。水煎服,每日l劑。
2.中成藥
(1)止血中成藥:參照“視網膜靜脈周圍炎”中成藥。
(2)活血中成藥:活血丸,口服,每次3—6克,每日2次。其他參照“視網膜中央靜脈阻塞”中成藥。
邪毒入侵型
【證見】 創口污濁浮腫,眼痛頭痛,眼瞼腫脹,結膜充血嚴重,或前房積膿。
【治法】 清熱解毒,涼血化瘀。
【方藥】
1.主方五味消毒飲(吳謙《醫宗金鑒》)加味
處方:金銀花、蒲公英、紫花地丁、菊花、紫背天葵各15克,赤芍15克,大黃10克,牡丹皮15克,連翹10克,防風10克。水煎服,每日1劑。
2.中成藥參照“凝脂翳”中成藥
說明:本型的治療必須結合應用抗生素及激素。
3.單方驗方化瘀解毒湯(陳明信驗方)
處方:三七,丹參,赤芍,牡丹皮,生地黃,金銀花,黃芩,虎杖,鮮茅根,鮮車前草,川芎。
眼外傷的外治法
1.眼險瘀血,1—2日內可用生大黃粉或鮮生地黃或白蘿卜搗爛外敷,或用冷濕敷;以后改用熱敷。眼內出血不吸收,可用丹參、川芎、三七液局部電離子導入。眼珠刺痛,可用生地黃、紅花、芙蓉葉搗爛,**清調配,紗布隔墊敷患眼。
2.眼部裂傷,穿破傷,必須馬上施行手術。
3.局部滴眼,可用清熱解毒眼藥水(參照“凝脂翳”)或抗菌素眼藥水。有虹膜睫狀體炎時,須用阿托品散瞳。若有創口,需注射破傷風抗毒素。
4.化學傷者,需立即進行就地沖洗,徹底清除化學物質,病情嚴重者,結合中和沖洗、結膜下注射等治療。
5.電光性眼炎,可用O.5%地卡因液滴眼1—3次,先予止痛;再滴珍珠眼藥水、外障眼藥水。也有用新鮮人乳滴眼,或用生地黃搗爛敷眼,或用仙人掌切成薄片貼眼。
6.化學傷后或熱灼傷后遺留角膜瘢痕,可用珍珠層粉或珍珠層粉眼膏外搽,或用消蒙眼膏外涂。
眼外傷的其他療法
1.眼外傷的針刺療法
取穴:睛明、絲竹空、陽白、太陽、攢竹、風池、合谷等。用瀉法。
2.眼外傷的飲食療法
(1)三七燉**:生三七3克,丹參10克,**2只,加水同煮。**熟后去殼再同煮,至藥性完全煮出后,吃蛋飲湯,每日1料。
(2)三七雞湯:生三七末6克,子雞1只(約1 000克)。常規整理雞后,文火燉至熟爛,入姜、蔥、鹽調味,吃雞與湯,每次用雞湯沖服三七末2克,每日2-3次。
3.眼外傷的預防調護 本病貴在預防。積極宣傳眼外傷知識,健全保護措施及制度,尤其電焊工作人員作業時必須戴防護罩,以防發生電光性眼炎。一旦發生眼外傷,要及時醫治,并密切注意健眼。飲食宜清淡,保持大便通暢。
查看更多關于眼外傷的中醫治療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