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腸息肉的中醫治療方法
時間:2015-03-20來源:求醫網
中醫認為,直腸息肉的發生是濕熱下迫大腸,以致腸道氣機不利,經絡阻滯,瘀血濁氣凝聚而成。西醫認為與遺傳有關,或因慢性刺激,如潰瘍性結腸炎、痢疾和血吸蟲病等感染所致。
中醫方法一
治宜清熱祛濕,活血祛瘀,軟堅散結為主,適用于治療腸道多發性息肉,可選用以下方法:
1)半枝蓮30g,山豆根12g,訶子15g,苡仁15g,白花蛇舌草20g ,黃芪30g,白術15g,水煎服。 如腹痛加延胡索8g,橘核10g,茴香5g;腹瀉加黃連5g,馬齒莧30g;便血加地榆15g,槐角10g,炒荊芥10g;體虛脾弱加黨參、當歸、懷山藥、麥芽、山楂??10g ,雞內金(研末服)3g。
2)紫花地丁15g,蒲公英15g,半邊蓮30g,生地榆9g,白花蛇舌草 30 g,桃仁9g,石見穿12g,黃藥子12g,炙甘草6g,干蟾皮粉(沖服)3g,水煎服。
3)烏梅25 0g (去核,炒成炭),僵蠶250g(微妙),蜂蜜500g,做成蜜丸,每丸重9g。每次9g,每日3次。
中醫方法二
黨參、黃芪、赤芍、桃仁、白芍、莪術、黃藥子、枳殼、甘草各9g,薏苡仁60g(先煎)。適應右下腹包塊,腹痛腹脹,大便次數多,頭暈目眩,食欲不振,形體消瘦,面色萎黃;苔薄,舌體小色淡,脈細弱。證屬脾虛氣弱,穢濁瘀血互結,凝滯于腸壁。水煎服,每日1劑。
中醫方法三
烏梅、黨參各15g,黃連5g,僵蠶10g,當歸、赤芍、地榆各12g,牡蠣24g,甘草6g。適應多發性腸息肉。水煎服,每日1劑。
查看更多關于直腸息肉的中醫治療方法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