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的西醫治療方法
時間:2015-03-23來源:求醫網
一、一般治療與對癥治療
有嚴重毒血癥者,可在足量有效抗菌治療配合下使用激素。常用氫化可的松25~50mg或地塞米松1~2mg,每日1次靜脈緩慢滴注;或口服強的松5mg,每日3~4次,療程不超過3天。
若傷寒合并血吸蟲病,尤其是急性血吸蟲病時,一般宜先用腎上腺皮質激素配合傷寒的病原治療,待體溫被控制,全身情況明顯改善后,才給予口服吡喹酮治療血吸蟲病。
對兼有毒血癥和顯著鼓腸或腹瀉的患者,激素的使用宜慎重,以免發生腸出血及腸穿孔。
二、傷寒患者抗菌藥物的選擇
1.氟喹諾酮類藥物為優選,氟喹諾酮類藥物具有下列共同特點:
?、倏咕V廣,尤其對革蘭陰性桿菌活性高;
②細菌對其產生突變耐藥的發生率低;
?、垠w內分布廣,組織體液中藥物濃度高,可達有效抑菌或殺菌水平;
?、艽蠖嗥贩N系口服制劑,使用方便;
?、菀蚱溆绊懝趋腊l育,孕婦、兒童、哺乳期婦女慎用。目前常用的有氧氟沙星,劑量:300mg每日兩次,口服或200mg每8~12小時一次,靜滴,療程14天。環丙沙星,劑量:500mg每日兩次或每8小時一次,口服或靜滴,療程:14天。
2. 頭孢菌素類 第二,三代頭孢菌素在體外對傷寒桿菌有強大抗菌活性,毒副反應低,尤其適用于孕婦,兒童,哺乳期婦女以及氯霉素耐藥菌所致傷寒。可用頭孢三嗪,劑量:成人 1g,每12小時一次,兒童每天100mg/kg,療程:14天。頭孢噻肟,劑量:成人1~2g,每8~12小時一次,兒童每天100~150mg /kg,療程:14天。
3.氯霉素 劑量:為每天25mg/kg,分2~4次口服或靜脈滴注,體溫正常后,劑量減半。療程:兩周。
注意事項:①新生兒,孕婦,肝功能明顯損害者忌用;②注意毒副作用,經常復查血象,白細胞低于2500/mm3時停藥。
4.氨芐(或阿莫)西林劑量:成人2~6g/d,兒童每天100~150mg/kg,分3~4次口服或靜脈滴注。阿莫西林成人2~4g/天,分3~4次口服,療程:14天。
注意事項:①本藥效果不太理想,故療程宜長,以減少復發及排菌。②一旦出現藥疹,應及時停藥。
5.復方新諾明 劑量:成人,2片每日兩次,兒童每天SMZ40~50mg/kg,TMP10mg/kg,一日二次,療程:14天。
三、帶菌者的治療
1.氨芐西林(或阿莫西林) 劑量:成人氨芐西林4~6g/天或阿莫西林6g/天加丙磺舒2g/天,分3~4次口服,療程:6周。
2.氧氟沙星或環丙沙星 劑量:氧氟沙星300mg一日二次,環丙沙星500~750mg,一日二次口服,療程:6周。
四、并發癥的治療
1.腸穿孔 除局限者外,腸穿孔伴發腹膜炎的患者應及早手術治療,同時加用足量有效的抗生素,如氯霉素或氨芐青霉素與慶大或卡那霉素聯合應用,以控制腹膜炎。
2.腸出血 ①一定臥床休息,嚴密觀察血壓,脈搏,神志變化及便血情況;②暫停飲食,或進少量流質;③靜脈滴注葡萄糖生理鹽水,注意電解質平衡,并加用維生素K,安絡血,抗血纖溶芳酸,止血粉等止血藥;④根據出血情況,酌量輸血;⑤如病人煩躁不安,可注射鎮靜劑,如安定,苯巴比妥鈉,禁用瀉劑及灌腸;⑥經積極治療仍出血不止者,應考慮手術治療。
3.中毒性心肌炎 嚴格臥床休息,加用腎上腺皮質激素,維生素B1,ATP,靜注高滲葡萄糖液。如出現心力衰竭,應積極處理,可使用洋地黃和速尿并維持至臨床癥狀好轉,但病人對洋地黃耐受性差,故用藥時宜謹慎。
4.中毒性肝炎 除護肝治療外,可加用腎上腺皮質激素。
5.膽囊炎 按一般內科治療。
6.溶血性尿毒綜合征
?、倏刂苽畻U菌的原發感染,可用氨芐青霉素或羥氨芐青霉素;
②輸血,補液;
?、凼褂闷べ|激素如促腎上腺皮質激素,地塞米松,強的松龍等。尤對兒童患者可迅速緩解病情;
?、芸鼓煼?,可用小劑量肝素每日50~100u/kg靜注或靜滴,控制此征有顯著療效,也可用低分子右旋糖酐靜滴;
?、荼匾獣r行腹膜或血液透析,以及時清除氮質血癥,促進腎功能恢復。
7.DIC 給予抗凝治療,酌情輸血,并應用氨芐青霉素控制原發感染。
1氨芐西林3~6g/d,丙磺舒1~1.5g/d,分次口服,聯合用藥,療程4~6周以上。
2磺胺甲噁唑/甲氧芐啶(復方磺胺甲噁唑)2片/次,2次/d,療程1~3個月,有一定效果。
3喹諾酮類如氧氟沙星等,用藥后膽汁中的濃度高,可用于治療慢性帶菌者。
查看更多關于傷寒的西醫治療方法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