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如何治療好得比較快
時間:2015-06-01來源:求醫網
傷寒就是傷寒桿菌造成的疾病,簡稱傷寒,也經常叫做是傷寒熱。典型傷寒自然病程約4--5周,而不典型傷寒則病程長短不等,輕型1—2周可愈,重癥患者癥狀重、并發癥多,如不及時搶救,可能在1—2周內死亡。那么,傷寒如何治療好得比較快?
一、對癥治療
1.高熱:適當應用物理降溫,不宜用發汗退熱藥,以免虛脫。
2.便秘:用開塞露或用生理鹽水低壓灌腸,禁用瀉劑。
3.腹瀉:可用收劍藥,忌用鴉片制劑。
4.腹脹:可用松節油腹部熱敷及肛管排氣,禁用新斯的明類藥物。
二、病原治療
1.氯霉素氯霉素仍是目前治療傷寒的主要藥物。成人劑量每日~2g,小兒每日~50mg/kg,分4次口服,重癥患者可增加劑量。待體溫降至正常并穩定2~3日后減為半量,再繼續給藥10~14日。
2.氟哌酸:屬第三代喹諾酮類藥物,對傷寒桿菌有強大的抗菌作用,口服吸收快,血濃度高,半衰期3~4小時,體內分布廣,組織濃度尤其膽囊濃度高,毒副作用一般較輕。成人0.9~1.2g/日,兒童25~30mg/kg/日,分~4次口服,連服2周。與氯霉素相比,復發率低及無明顯白細胞降低,但退熱時間和氯霉素相似。
3.氨芐青霉素:療效稍遜于氯霉素,其適應癥為:①對氯霉素有耐藥性的患者;②不能應用氯霉素的患者;③妊娠合并傷寒;④慢性帶菌者。成人每日~4g,兒童每日~80mg/kg,分次肌注或靜滴。
4.頭孢菌素:第三代頭孢菌素療效較好,如頭孢哌酮,頭孢三嗪、頭孢塞肟等。但其價格昂貴,一般不作優選藥物。
三、并發癥治療
1.腸出血:一定臥床休息,嚴密觀察血壓、脈搏、神志變化及便血情況;禁食或進少量流質;注意水、電解質的補充并加用止血藥;根據出血情況酌量輸血;如患者煩燥不安可給予鎮靜劑;經積極治療仍出血不止者,應考慮手術治療。
2.腸穿孔:對已局限者采取禁食、胃腸減壓,加強支持療法,加強抗感染治療。腸穿孔尤其伴發腹膜炎的患者應及早手術治療,同時加用足量有效的抗生素。
上文我們介紹了傷寒如何治療好得比較快,使大家在對傷寒的治療用藥更加明確,診斷性用藥使傷寒能夠更快更好的恢復!希望以上內容能給你帶來幫助。
查看更多關于傷寒如何治療好得比較快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