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下裂術后中醫護理
時間:2015-03-25來源:求醫網
尿道下裂術后護理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是決定尿道下裂手術成敗的最后一步。如果護理得好,可以大大提高手術效果,加快患者的術后恢復時間,如果護理不夠妥當,很可能會引發尿瘺、尿道狹窄、吻合口狹窄,切口感染致陰莖皮膚壞死,陰莖外觀及伸直欠滿意等等并發癥狀。所以上海江東醫院專家提醒各位患者及患者家屬,一定要對尿道下列熟后護理引起高度重視。
那么尿道下裂術后護理工作應該如何進行?據上海江東醫院專家劉春喜介紹,要做好尿道下裂的護理,就要注意一下幾個方面:
(1)體位
根據麻醉方式去枕平臥6一24小時,術后應臥床休息,適當床上活動,直至膀胱造瘺管拔除后才可下地活動。過早下床易引起龜頭水腫、充血及引流管滑脫,影響傷口愈合。
(2)引流管的護理
妥善固定,防止扭曲受壓,對年齡較小及不合作的患兒可適當約束雙手,“免手抓敷料或引流管引起意外;膀胱造瘺管必須保持通暢,囑患兒每日大量飲水,必要時可用0.9%氯化鈉經造瘺管沖洗膀胱,但要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原則,以免引起感染:每日無菌操作下更換引流袋:觀察引流液的色、質和量并做好記錄,若有血性引流液或其他異常情況及時與醫生取得聯系,給予止血等相應處理。
(3)傷口的護理
術后第2天起可每日數次在患兒陰莖頭處用倍潔寧棉球輕按擦拭,以清除分泌物,防止局部感染;術后3-5天拆開陰莖加壓敷料檢查1次,并清除尿道口結痂及分泌物,并更換敷料重新包扎;保持傷口處清潔干燥,可每天予紅外線照射陰莖,2次/天,效果優于對照組中的暴露療法;在對照組中清潔消毒傷口的碘伏溶液已被現用的倍潔寧溶液取代,避免了在碘伏稀釋過程中可能發生的比例不恰當而造成對患兒皮膚黏膜的傷害。
(4)防止腹壓增高
術后第2天起每天給予患兒開塞露通便或口服緩瀉劑,以保持大便通暢,防止因腹壓增高而使尿流過早從新的尿道流出而污染傷口;鼓勵患兒適當床上活動,促進腸蠕動的增加;鼓勵患兒多食高蛋白、高維生素和富含纖維素的蔬菜瓜果,以提高機體抵抗力,促進傷口愈合,忌辛辣刺激的食物。
(5)用藥及觀察
術后除常規使用抗生素預防感染外,且前對10歲以上、陰莖發育正常的患兒在住院期間均予口服雌激素,可有效避免因陰莖勃起造成傷口及縫線的開裂;注意觀察藥物的療效,及時發現藥物對患兒產生的不良應用。
(6)夾管、拔管及尿道擴張的護理
術后2周可拔除尿道支撐管,夾膀胱造瘺管,囑患兒排尿,觀察排尿情況,尿線粗細,有無排尿困難、尿瘺等情況。成功者于次日拔去造瘺管。尿遭支撐管拔除后,在無菌操作下用尿道擴張器沾滅菌石蠟油進行尿道擴張,每日2冼。
(7)出院后護理指導
為防止術后出現尿道狹窄等并發癥,患兒出院后仍需每日進行尿道擴張。在對照組中多由醫師在患兒住院期間進行尿道擴張的同時教會家長自行擴張,但由于種種原因致隨訪期間出現尿瘺、尿道狹窄等并發癥占一定比例。要求做好有效反饋,使患兒出院后能得到完全、有效的護理。
查看更多關于尿道下裂術后中醫護理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