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解質紊亂能徹底治愈嗎
時間:2015-05-15來源:求醫網
一般而言,寶寶會因為遺傳、個性、體質和進食內容不同等因素,有不同的排便形狀,臨床上,出生6個月內的寶寶,每天排便在6、7次之內,至于6~12個月的寶寶,每天排便約2~3次,都還在正常范圍內。那么電解質紊亂患者到底能不能治愈呢,請看下面文章對這個問題的介紹。
嬰幼兒腹瀉合并的癥狀包括發燒、脫水和腹痛,除了會引起照顧的不便外,局部的刺激也會讓寶寶的會陰部發紅、糜爛。根據統計,滿6個月的寶寶約有半數曾經至少發生過一次腹瀉;而當寶寶滿一周歲時,幾乎每位寶寶都有過腹瀉的經驗,有些寶寶腹痛甚至高達3~4次。
臨床診斷上腹瀉可以粗分為急性腹瀉與慢性腹瀉兩種。一般以發作時間為區分,在兩個星期以內稱為急性腹瀉,超過2星期以上則是慢性腹瀉。急性腹瀉的寶寶應該立即就醫以改善腹瀉癥狀,避免產生脫水、休克等并發癥,對于這種病況的病童應該立即給予支持性治療,也就是使病童腹瀉改善,如果腹瀉情況較輕微時,只要依醫師指示將牛奶濃度沖淡︶即減少乳糖濃度︶,則腹瀉的情況就會有所改善;隨后再遵從醫囑調回牛奶原來濃度。
這是因為當腹瀉達一定程度時,腸黏膜受到損傷,因而引起一些醣酵素的缺乏,其中又以乳糖酵素最易受影響。因此這些小病人的糞便檢查若有乳糖吸收不良的情形,可改吃無乳糖奶粉,將對其吸收及腹瀉的情況大有助益。等到情況穩定沒有腹瀉后,再嘗試改回原來含乳糖的一般奶粉。
越是慢性腹瀉的病人,調回一般嬰兒配方的時間越慢;若調回一般配方奶粉時又發生腹瀉,仍可回復使用特殊配方奶粉,甚至可以用到斷奶時期,但必須要添加副食品,以滿足寶寶的營養攝取。此外,有少數小病人的腹瀉是因為某些酵素原發性或續發性缺乏,引起一些醣類吸收不良而導致慢性腹瀉,只要避免這些東西的攝取,則腹瀉的狀況就可以改善.
查看更多關于電解質紊亂能徹底治愈嗎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