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髖關節發育不良能徹底治愈嗎
時間:2015-05-19來源:求醫網
成人髖臼發育不良是成人髖關節骨性關節炎的重要因素之一,占髖關節骨性關節炎病因總數的20%~50%,亦是中年人長期髖關節疼痛的常見原因。專家指出,成人髖關節發育不良是對患者身體傷害非常大的一種疾病,需要盡快治療,那么成人髖關節發育不良能徹底治愈嗎?日常又該如何治療成人髖關節發育不良那?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成人髖關節發育不良的治療:
1.保守治療
(1)保守療法的理論基礎:保守療法的理論基礎是Harris定律,即頭臼同心是髖關節發育的基本條件。為了實現復位后髖關節的穩定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①選擇一個維持髖關節穩定的姿勢,傳統的蛙式位是最理想的姿勢,但不利于股骨頭的血液供應。
②根據患者的不同年齡選擇支具、夾板或石膏固定,要求穩定、舒適、方便、便于尿便管理建議能使髖關節保持適當活動。
③選擇髖關節發育的最適宜的年齡,年齡越小越好,一般以3歲以下為宜。
④頭臼比例應相稱,如比例失調,則不能維持髖關節的穩定,甚至治療失敗。
⑤復位維持一定的時間,使關節囊回縮至接近正常,去掉固定后可不再脫位。通常需3~6個月的時間,患者年齡越小,固定時間相應越短。
以上原則應認真遵守。
(2)方法:
①手法復位和各種夾板、石膏固定:手法復位后,對年齡在1歲以下的患者可應用各種可調式夾板或支具固定;而對1歲以上的患者,由于年齡較大,復位易活動且力量較大,造成夾板與支具不穩而發生脫位,需用石膏固定2~3個月后再改用夾板或支具固定。若可實現手法復位,為防止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發生,一般要采用以下各種措施加以預防。首先,要進行復位前牽引,以克服髖關節周圍軟組織攣縮,使肌肉松弛,以減輕復位后頭臼間的壓力。通常行懸吊皮牽引,對年齡2~3歲的Ⅲ度脫位者亦可選用骨牽引,一般牽引2~3周。其次,切斷內收肌。旋股內動脈走行于內收肌與髂腰肌之間,當處于蛙式位時,此動脈受壓而影響股骨頭血供,因此切斷內收肌不僅可克服內收肌攣縮,對防止股骨頭壞死也有一定作用。第三是在全身麻醉下輕柔手法操作。全身麻醉后肌肉松弛,有利于復位,但手法要輕柔,應采用一次復位的原則,即一次復位未獲成功,切忌反復進行整復,這樣會使股骨頭反復創傷,所以對一次復位未成功者,原則上應手術治療。第四,用人位(human position)固定法,即從外展、外旋90°起,逐漸內收至發生脫位的角度,這兩個角度間為安全范圍,選擇這個角度的中間值。如外展、外旋90°,內收至60°時發生了脫位,其安全范圍為30°,故人位為外展、外旋75°位。Ramsey指出,其安全范圍與內收肌攣縮程度有關,攣縮程度越重,安全范圍越小。人位有利于預防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發生,一般需固定6個月。
成人髖關節發育不良能徹底治愈嗎?骨科專家解釋說,目前治療成人髖關節發育不良的方法有很多,但是由于每個患者體質不同,病情嚴重程度不同,所需的治療方法也不同,所以建議患者在治療成人髖關節發育不良時去正規專業的醫院,這樣才能保證治療的效果。
查看更多關于成人髖關節發育不良能徹底治愈嗎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