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先心病的易患因素
時間:2015-07-02來源:求醫網
小兒先心病的常見誘因主要有遺傳因素、藥物因素、病毒細菌感染、放射性物質、煙酒污染等,禁止近親結婚,有糖尿病的婦女在準備懷孕時要先治療控制糖尿病,避免成為高齡產婦,懷孕期間避免感冒,不能隨意亂用藥,不接受放射性物質照射,禁止吸煙或到吸煙場所去,定期做產檢。這些都有助于生出一個健康的寶寶。近年,由于遺傳學、胚胎學和生物學科研究的進展,對小兒先心病的發病原因有了一定的認識。但目前對絕大部分小兒先心病患者的病因還不十分清楚,可以肯定的是小兒先心病的發生與遺傳和環境因素有關。
1、子宮內病毒感染是最重要因素
婦女在懷孕最初3個月,特別是懷孕3周-8周,如遭到病毒感染(風疹病毒、流感、流行性腮腺炎、柯薩奇病毒、皰疹病毒等),胎兒易發生心臟血管畸形。
2、遺傳因素
遺傳學研究認為,多數小兒先心病是多個基因與環境因素相互作用所形成。據報道,大約5%小兒先心病患者伴有染色體異常。若母親所生的第一胎患有小兒先心病,第二胎患病的可能性為2%左右;若連續兩胎皆為小兒先心病者,再生的先心病兒可能增至10%。若母親患有先心病,第二代患先病的危險性為10%。
3、早產
早產兒患室缺和動脈導管未閉者較多,前者與心室間隔在出生前無足夠時間完成發育有關,后者與早產兒的血管收縮反應在出生后還不夠強有關。出生時體重在2500g以下的新生兒尤易患小兒先心病。
4、X射線、同位素等輻射
有些準媽媽在孕初期沒有察覺到已經懷孕,妊娠早期接受了X光或同位素照射,這樣胎兒都可能因此而罹患小兒先心病。
5、藥物或糖尿病等影響
孕婦患有糖尿病而未經治療和控制病情者,可致胎兒小兒先心病的危險性為2%,如果妊娠早期病情控制穩定,則危險性下降。孕婦在妊娠早期接觸致畸藥物,如緩癌藥、抗癲癇藥及安眠藥等,都可導致胎兒小兒先心病的發生。
6、高原環境
高原地區較平原地區動脈導管未閉和房缺發生率較高。
7、高齡
35歲以上的高齡產婦生出唐氏征嬰兒的比例較高,其中有25%的幾率會患上小兒先心病。
8、不良嗜好
丈夫吸煙、妻子“被動吸煙”易導致胎兒畸形或小兒先心病發生。嬰兒先心病發病率,吸煙母親所生嬰兒是不吸煙母親的二倍。夫妻“酒后同房受孕”,會使胎兒染色體發生異常,生下患酒精中毒癥的嬰兒,大多數伴有心臟血管異常。
9、近親婚配
雖然對引起先天性心臟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確,但加強妊娠期婦女的保健工作極為必要。因此,準備做媽媽的孕婦應注意避免上述一切不利因素,減少小兒先心病發生的可能性。此外早期發現小兒先心病對優生優育亦至關重要。在妊娠20周-28周時,利用切面超聲心臟掃描儀,即可明確發現胎兒心臟是否有“缺損”。此外,還可發現胎兒有無腹水或水腫等情況,從而推測胎兒是否患有心臟畸型。
查看更多關于小兒先心病的易患因素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