膿皰瘡(傳染性膿皰病、黃水瘡、新生兒膿皰瘡、小兒膿皰瘡)
膿皰瘡是如何治療的
膿皰瘡,俗稱“黃水瘡”,多發于顏面、四肢等暴露部位,初起為紅斑或丘疹,很快變為黃豆大或更大的水泡、膿皰。膿皰瘡無全身癥狀者,單純外治即可,伴有全身癥狀及并發癥者,須予全身治療。
膿皰瘡是如何治療的方法介紹如下:
1.局部治療
用肥皂或清水清洗傷口,或者使用溫和非刺激性的抗生劑如聚維酮碘可增加外用抗菌藥物的療效,可減少疾病傳播。外用抗菌藥物包括2%莫匹羅星軟膏、2%夫西地酸乳膏、復方多粘菌素B軟膏、1%截短側耳素軟膏等。
2.系統治療
有發生腎小球腎炎風險者均需要系統應用抗菌藥物;靜脈用藥僅用于更嚴重或廣泛以及免疫遏制患者的感染。可酌情應用青霉素類、頭孢菌素類、大環內酯類等抗菌藥物建議根據細菌藥敏試驗來選擇抗菌藥物。
3.全身治療
對于皮損廣泛,伴有發熱或淋巴結炎者,可給予磺胺藥或抗生素制劑。
4.中醫藥治療
內治法:癥見膿皰周圍有炎性紅暈,破后糜爛結膿痂,
可伴發熱、口渴、納呆、便干尿黃,舌紅、苔薄黃,脈滑數。癥屬肺胃濕熱,外感毒邪。
治法:清熱解毒利濕。
方藥:蒲公英10克、地丁10克、野菊花10克、金銀花10克、黃芩10克、生地10克、澤瀉10克、滑石30克包煎、生甘草6克。
外治法:如意金黃散以涼茶調后外搽患處。馬齒莧30克、苦參30克,水煎濕敷患處。顛倒散大黃、硫黃各等份洗劑外搽。
皮膚科疾病
- 肛周濕疹
- 包皮過長
- 皮膚腫瘤
- 祛斑美容
- 過敏性皮膚病
- 痤瘡
- 小兒皮膚疾病
- 皮膚科疾病
- 黃褐斑
- 毛發移植
- 手汗癥
- 顏面潮紅
- 雞眼
- 日曬傷
- 腳氣
- 體癬
- 念珠菌病
- 汗管瘤
- 紫癜
- 毛囊炎
- 甲溝炎
- 黑痣
- 皮脂腺囊腫
- 多汗癥
- 胼胝
- 頭皮毛囊炎
- 掌跖膿皰病
- 癰
- 凍瘡
- 癢疹
- 結節性癢疹
- 天皰瘡
- 多形紅斑
- 萎縮紋
- 藥疹
- 黃色瘤
- 結節性血管炎
- 色素性蕁麻疹
- 尋常型牛皮癬
- 壓迫性蕁麻疹
- 連續性肢端皮炎
- 毛囊角化病
- 皮膚瘙癢
- 玫瑰糠疹
- 跖疣
- 股癬
- 過敏
- 人工性蕁麻疹
- 糜爛型腳氣
- 脫發嚴重
- 膿性指頭炎
- 奶癬
- 痣
- 干燥綜合征
- 淋巴管炎
- 暗瘡
- 白化病
- 白色糠疹
- 白癬
- 斑禿
- 瘢痕疙瘩
- 扁平疣
- 卟啉病
- 糙皮病
- 淀粉樣變病
- 多肌炎
- 蜂窩織炎
- 汗斑
- 汗皰疹
- 紅皮病
- 甲癬
- 甲周炎
- 腳癬
- 結節性紅斑
- 疥瘡
- 口周皮炎
- 口周濕疹
- 老年疣
- 老人斑
- 毛囊蟲病
- 膿皰瘡
- 皮肌炎
- 皮炎
- 千日瘡
- 丘疹
- 雀斑
- 妊娠癢疹
- 日光性皮炎
- 褥瘡
- 瘙癢癥
- 色汗癥
- 神經性皮炎
- 手癬
- 太田痣
- 外陰毛囊炎
- 外陰皮膚脂溢性
- 外陰色素痣
- 夏季皮炎
- 癬
- 尋常疣
- 疣
- 脂膜炎
- 足癬
- 友情鏈接:
- 膿皰瘡地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