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有效治療心臟性猝死
無論是任何原因引起的心臟驟停或心臟性猝死,一旦發(fā)現(xiàn)應立即搶救,由于猝死者除很少一部分發(fā)生在醫(yī)院內,大部分在院外,因而搶救復蘇最重要的是在猝死后最初2~4min內,給予合理的基礎生命支持,復蘇能否成功,關鍵在于能否及時,正確做出判斷并施行現(xiàn)場救護,復蘇的目的必須達到腦功能恢復,1982年國內危重病急救學術會議建議將復蘇稱之為心肺腦復蘇,根據(jù)1985年美國心臟病協(xié)會(AHA)的規(guī)定,心肺腦復蘇的程序分為3個階段,9個程序。
(1)心臟性猝死初期復蘇或基礎生命支持心臟性猝死:即現(xiàn)場搶救的人工呼吸和人工胸外心臟按壓(A,B,C)的目的,是盡快在人工條件下建立有效的氧合血液循環(huán),維護腦部的血供,以維持基礎生命活動,為下一步的復蘇創(chuàng)造條件,臨床實踐證明胸外心臟按壓應先于人工呼吸,即C,A,B程序。
(2)人工呼吸應與胸外心臟按壓協(xié)調治療心臟性猝死。
口對鼻呼吸:適應于張口困難,牙關緊閉,以及嬰幼兒口鼻間距太近者,搶救者用手閉合病人口部,深吸氣后用口封住病人的鼻部用力吹氣,然后張開病人口部以利呼氣,每隔5s重復吹氣1次。
簡易呼吸器人工呼吸:適用于心臟性猝死者,在初期即可進行,其效果優(yōu)于前兩種,方法將簡易呼吸器的關閉口罩罩住病人口鼻,系上四頭帶,防止加壓呼吸時漏氣,b.將氧氣與之相連接,操作時術者左手維持呼吸道通暢,右手按壓球囊,使其上胸部抬起。
面罩加壓人工呼吸:適用于在心臟性猝死者,方法:.面罩側管接上氧氣,面罩罩住病人口鼻,直接進行加壓呼吸,開放氧氣,擠壓氣囊為吸氣,放松氣囊即為呼氣。氣管插管加壓人工呼吸:方法為先行氣管插管,再連接呼吸囊或人工呼吸機,進行人工呼吸,這種方法能減少呼吸道無效腔,便于清除呼吸道的異物和分泌物,防止胃內容物反流入氣管,效果切實可靠。
過去認為胸外心臟按壓是通過擠壓心臟來維持有效循環(huán)的,當胸外心臟按壓解除后,心室恢復其舒張狀態(tài),并產生吸引作用,使血液回流心室充盈,這即為傳統(tǒng)的心泵機制,而目前認為80%病人主要是胸泵機制,即按壓胸部引起胸膜腔內壓和胸腔血管內壓力升高,造成與外周動靜脈壓力梯度,血液從動脈流向靜脈,放松時,胸腔內壓力下降,血液回流入心臟,胸腔壓力規(guī)律性變化產生的抽吸作用推動血液循環(huán),建立人工血流灌注,從而保證重要臟器的血供。
- 友情鏈接:
- 心臟性猝死地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