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外翻(暫無)
膝外翻的診斷過程有哪些
診斷膝外翻時注意兩下肢自然伸直或站立時,兩足內踝能相碰而兩膝不能靠攏,可直接明確,下肢全長Х線片可確定畸形的角度,在雙足跟、雙足掌并攏,放松雙腿直立,如兩膝存在距離,就說明是有膝外翻。一般根據常態膝距和主動膝距兩個指標,判斷膝外翻的輕重程度。所謂常態膝距,指的是直立時兩足踝部靠攏、雙腿和膝關節放松時,雙膝關節內側的距離。主動膝距,指的是直立時兩足踝部靠攏、腿部和膝關節向內用力并攏,雙膝關節內側的距離。另外一般需要進行骨骼觸診、骨骼視診、嬰幼兒肌肉骨骼系統檢查等。
骨骼觸診
檢查膝外翻壓痛部位、程度、范圍,患部有無異常活動或異常感覺,如骨摩擦感、捻發感、肌腱彈跳等。有無腫塊,并注意其大小、硬度、移動度、波動感、界限、局部皮膚溫度等,骨突點的標志是否正常。
骨骼視診
首先觀察神志、面色、營養、發育、體型、膚色、皮溫、出汗程度以及色素斑、靜脈怒張程度,并且觀察創面的肉芽、分泌物及周圍組織情況。然后靜態觀察從前面、側面、后面、站位、坐位、臥位,觀察膝外翻患者軀干及肢體的軸線、夾角、生理彎曲有無異常和畸形,兩側是否對稱。 最后動態觀察上肢梳頭、打結、解扣等動作。軀干及下肢在站立、行走、伸屈、旋轉、下蹲、跑跳時的姿勢及步態。
嬰幼兒肌肉骨骼系統檢查
新生兒仰臥,髖關節和膝關節屈曲時,股部能完全外展到檢查桌平面。外展受限,且當膝外翻患者股骨頭滑入髖臼時可摸及"彈響聲",是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的主要體征。女嬰和臀位產嬰兒特別容易發生髓關節脫位。若髖關節活動受限,應作超聲檢查并請矯形外科專家會診。極輕微的先天性膝外翻,可用兩塊或三塊尿布兜起來,這種方法很適用。比較嚴重的病例,可以由矯形外科醫生在超聲觀察檢查下應用外展夾板治療。若不能馬上請矯形專家治療,可每天24小時應用三塊尿布兜起,一直到能使用夾板時為止。假如用任意形狀的尿布,第一塊尿布應緊貼皮膚包緊,另兩塊作為外層,一起形成較大的體積。如果有畸形足或任何其他明顯的需矯形的畸形存在,應立即開始治療。
- 友情鏈接:
- 膝外翻地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