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長痛的診斷方法都有哪些
時間:2015-02-01來源:求醫網
生長痛是兒童生長發育時期特有的一種生理現象。局部組織無紅腫壓痛,活動正常。對孩子正常的生長和發育不會產生影響。多見于3~6歲及8~12歲的孩子,其中尤以3~6歲居多。但其他年齡段的孩子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出現生長痛。
生長痛的檢查化驗
1.某一個特定的部位劇烈疼痛,以至于晚上疼醒。一側屁股、大腿或膝蓋疼痛,或者把身體重量放在一邊腿上有困難,或走路一瘸一拐的。需要x線檢查,確定是否是骨頭感染或腫瘤。
2.除了疼痛,還出現原因不明發燒,無流感樣癥狀。需要驗血檢查,確定是否是感染。
3.關節痛、關節發紅腫脹、活動困難。需要檢查關節。
生長痛的鑒別診斷
生長痛不會引起發燒、寒戰、發紅、腫脹、一瘸一拐或關節痛等。如果疼痛是持續性的,就很有可能是其他疾病造成的,以下幾種疾病就最容易被誤認為“生長痛”。
1.股骨頭骨軟骨炎(又稱股骨頭無菌性壞死)是股骨頭骨骺缺血壞死引起,多見于4~8歲小孩,男孩比女孩多見。早期膝關節內側酸痛,繼而發現跛行。晚期會有肌肉萎縮,下肢縮短的現象。
2.結核性髖關節炎:多見于學齡前小兒,發病較緩慢,以單側多見。疾病早期患側肢體酸痛,因此小兒在走路時步態會發生改變,以后疼痛逐漸加重,尤其是夜間睡眠時被痛醒,這是此病的主要特征。
3.風濕病:發病前多有咽喉炎、扁桃體炎、猩紅熱等病史。病變主要侵犯心臟、血管、關節等組織器官,關節疼痛多數為游走性的,以膝、踝等大關節為主,局部可出現紅腫熱痛,全身情況有發熱、疲倦無力、食欲不振等。
4.類風濕病:病變常侵犯全身大、中、小關節,以指(趾)小關節腫脹疼痛為主,多數呈對稱性。病程發展緩慢,呈漸進性反復發作。 本病早期多有全身發熱,伴有皮疹或淋巴結、肝脾腫大。
5.先天性髖關節脫位:單側脫位呈跛行步態,雙側脫位呈鴨步態。檢查時發現雙下肢不等長,髖關節外展受限、股骨頭向外脫出,腰椎前凸,臀部后突。此病早診斷早治療,效果較好,2歲以內的可行手法復位石膏固定。
查看更多關于生長痛的診斷方法都有哪些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