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溝斜疝的非手術治療
時間:2015-02-01來源:求醫網
除部分嬰兒外,腹股溝斜疝不能自愈,且隨著疝塊增大,必將影響勞動和治療效果,并因常可發生嵌頓和絞窄而威脅病人的生命安全。因此,除少數特殊情況外,均應盡早施行手術修補。
非手術治療
1.嬰兒在長大過程中,腹肌逐漸強壯,部分有自愈可能,一般主張在一周歲內的嬰兒,可暫不手術,先用棉線束帶或繃帶壓迫腹股溝管內環,以防疝的突出。
2.對于年老體弱或伴其它嚴重疾病不宜手術者,可配用疝帶。方法是回納疝內容物后,將疝帶一端的軟壓墊對著疝環頂住,可阻止疝塊突出。疝帶可以白天佩帶,晚間除去。長期使用疝帶可使疝囊頸經常受到摩擦變得肥厚堅韌而增高疝嵌頓的發病率,并有促使疝囊與疝內容物粘連的可能。這是使用疝帶的缺點。
3.嵌頓性疝手法復位法:嵌頓性疝原則上應緊急手術,以防止腸管壞死。但在下列少數情況下:①如嵌頓時間較短(3~5小時內),局部壓痛不明顯,沒有腹部壓痛和腹膜刺激癥狀,估計尚未形成絞窄。尤其是小兒,因其疝環周圍組織富于彈性,可以試行復位;②病史長的巨大疝,估計腹壁缺損較大,而疝環松弛者。復位方法:注射杜冷丁以鎮靜、止痛、松弛腹肌,讓病人取頭低腳高位,醫生用手托起陰囊,將突出的疝塊向外上方的腹股溝管作均勻緩慢、擠壓式還納,左手還可輕輕按摩嵌頓的疝環處以協助回納。手法復位,切忌粗暴,以免擠破腸管。回納后,應反復嚴密觀察24小時,注意有無腹痛、腹肌緊張以及大便帶血現象,也須注意腸梗阻現象是否得到解除。手法復位成功,也僅是一種姑息性臨時措施,有一定的危險性,須嚴格控制應用,成功后建議病人盡早進行手術治療,以防復發。
查看更多關于腹股溝斜疝的非手術治療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