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溝斜疝病因具體是什么
時間:2015-02-01來源:求醫網
1、腹膜鞘狀突(Nuck管)未能閉鎖退化是小兒腹股溝斜疝的病理基礎。胚胎第5周時睪丸始基起源于中腎,位于腹膜后第2~3腰椎旁。第8周時睪丸形成,第12周中腎退化,此后睪丸隨胚胎的發育逐漸下降,第28周時睪丸引帶形成后,連接睪丸下極和陰囊之間,隨引帶的牽拉及腹腔內壓力的傳遞,睪丸亦隨之下降,穿過腹股溝管的內環口、外環口到陰囊,在內環口處隨睪丸的下降腹膜向外突出形成一憩室樣管狀突起,稱鞘狀突。正常情況下鞘狀突遠端包繞睪丸形成睪丸固有鞘膜,隨睪丸出外環口后,鞘狀突亦被牽拉至陰囊內。當睪丸下降完全后,鞘狀突均閉鎖退化。如果鞘狀突未完全閉合則可形成斜疝或鞘膜積液,女孩腹般溝管中含有圓韌帶,自子宮至大陰唇,在相當于男性胎兒睪丸下降時,亦有一腹膜鞘狀突,稱Nuck管,沿圓韌帶穿過腹股溝管降入大陰唇,閉合情況同男孩。因年齡不同,鞘狀突的厚薄亦有差異,新生兒時期極薄。
2、腹腔內壓力增加及腹壁肌肉薄弱等,是腹股溝疝的促發因素。有人報告80%~90%的新生兒出生時腹膜鞘狀突尚未閉合,其關閉的時間和機制尚不明確,然出生后的新生兒斜疝的發生率并不高。因此認為鞘狀突的存在只是發生腹股溝疝的基礎,仍有其他誘發因素如腹腔內壓力增加、腹水、早產嬰腹壁肌肉薄弱等,促使腹股溝疝的出現。有時在腹膜透析或側腦室腹腔引流后,可使以前無癥狀的患兒,產生腹股溝疝或鞘膜積液。
查看更多關于腹股溝斜疝病因具體是什么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