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的實驗室檢查
時間:2015-02-07來源:求醫(yī)網(wǎng)
原發(fā)肝癌常用檢查方法,其實對于肝癌這種疾病我們能做的就是在生活中盡早發(fā)現(xiàn),發(fā)現(xiàn)肝癌的癥狀之后一定要提醒患者朋友及時到正規(guī)的醫(yī)院接受檢查確診,這樣才會有好的治療效果。
肝癌標(biāo)志物的檢測近年來用于肝癌檢測的血清標(biāo)志物主要有:①甲胎蛋白(AFP)及其異質(zhì)體;②各種血清酶,如γ谷氨酰轉(zhuǎn)肽酶同工酶Ⅱ(GGT-Ⅱ)、堿性磷酸酶同工酶Ⅰ(ALP-Ⅰ)、醛縮酶同工酶A(ALD-A)、巖藻糖苷酶(AFU)、抗胰蛋白酶Ⅰ(AAT)、5’核苷酸磷酸二酯酶同工酶 V(5’-NPD-V)、丙酮酸激酶同工酶(M2-PyK)、谷胱甘肽S-轉(zhuǎn)移酶(GST)等;③異常凝血酶原;④鐵蛋白與酸性鐵蛋白。其中AFP的診斷價值最大。對于AFP陰性肝癌的診斷,以上幾種血清標(biāo)志物聯(lián)合應(yīng)用,具有一定的診斷價值。
異常凝血酶原(DCP):凝血酶原前體在缺乏維生素K或服用維生素K拮抗劑后不能轉(zhuǎn)化為凝血酶原而釋放入血中,即為異常凝血酶原 (abnormalprothrombin,AP)。其N端的谷氨酸殘基未經(jīng)羧基化,故又稱脫羧基凝血酶原 (descarboxyprothrombin,DCP)。它在一般凝血試驗中無活性。正常人血漿不存在異常凝血酶原
γ谷氨酰轉(zhuǎn)肽酶同工酶Ⅱ(GGT-Ⅱ):應(yīng)用聚丙烯酰胺梯度凝膠電泳可將GGT分離出12~13條區(qū)帶,其中GGTⅡ和Ⅱ帶是肝癌特異性同工酶帶。 GGT-Ⅱ?qū)Ω伟┰\斷的陽性率25%~75%,且與AFP無關(guān)。國內(nèi)有人報道其對肝癌的敏感性為79。7%,優(yōu)于AFP,特異性為96。4%,與AFP接近,是診斷肝癌較好的標(biāo)志物之一。
巖藻糖苷酶(AFU):α-L-巖藻糖苷酶(α-L-fucosidase,AFU)是一種廣泛存在于人和動物組織液中的溶酶體水解酶。可用分光光度比色法或熒光比色法檢測其活性,正常值為450mmol/(ml·h)。肝細(xì)胞癌患者血清中AFU活性顯著高于肝硬化和繼發(fā)性肝癌。但AFU高亦可見于病毒性肝炎、糖尿病、突眼性甲狀腺腫及胃腸道癌腫。其診斷敏感性為75%,特異性為90%。
堿性磷酸酶同工酶Ⅰ(ALP-Ⅰ):ALP增高多見于中、晚期肝癌,小肝癌中僅占12%。ALP-Ⅰ對肝癌的診斷特異性高達(dá)98。6%,但敏感性較低,僅16。7%。ALP-Ⅰ有助于少數(shù)AFP陰性肝癌的診斷。
5’-核苷酸磷酸二酯酶同工酶V(5’-NPD-V):5’-NPD-V是一種非核酸酶,其活性與肝癌的生長速度相平行。在AFP陽性肝癌中陽性率為 84。6%~85。7%,AFP陰性肝癌其陽性率為76%。但轉(zhuǎn)移肝癌可達(dá)72%~98%。良性肝病的假陽性率僅為8。3%~13。3%,可供鑒別。
醛縮酶(ALD)同工酶:ALD是糖酵解過程中果糖分解的關(guān)鍵酶之一。A型來自肌肉,B型來自肝臟,C型來自腦組織,胎兒期主要是A型。原發(fā)性肝癌時 ALD-A升高,陽性率為76%。轉(zhuǎn)移性肝癌及其他消化道惡性腫瘤,如腺癌等也見升高。ALD-A陽性率不高,且缺乏特異性。
丙酮酸激酶同工酶(M2-PyK):丙酮酸激酶(PyK)是糖酵解過程中的關(guān)鍵酶。它有L、R、M1和M2四型同工酶。肝細(xì)胞癌患者M(jìn)2-PyK陽性率可達(dá)93%,而良性肝病大多正常。其他消化道惡性腫瘤、肌肉疾病及溶血性疾病也可見M2-PyK升高。
谷胱甘肽S-轉(zhuǎn)移酶(GST):肝癌患者血清中GST為正常人的25倍,肝癌診斷陽性率為89。5%。而在慢性肝病患者中較低,有助于肝癌與良性肝病的鑒別。
αl-抗胰蛋白酶(αl-AT):αl-AT為肝細(xì)胞合成的蛋白酶遏制劑。對原發(fā)性肝癌的診斷陽性率可達(dá)86。7%,但特異性僅為50%。在炎癥性腸病、良性肝病均可增高,假陽性率較高。
鐵蛋白:放免法測定血清鐵蛋白正常值20~200μg/L。肝癌病人中陽性率為50%。應(yīng)用血清酸性同工鐵蛋白檢測,肝癌病人陽性率可達(dá)70%。
查看更多關(guān)于肝癌的實驗室檢查的相關(guān)常識>>
咨詢
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