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癥性腸病的表現是什么
時間:2014-10-12來源:求醫網
炎癥性腸病的簡稱是IBD,它是一種慢性腸道炎癥性的特殊疾病,炎癥性腸病包括潰瘍性結腸炎(UC)和克羅恩病(CD)。臨床上,炎癥性腸病患者的癥狀是反復的腹瀉、腹痛、粘液血便,甚至出現各種全身并發癥如視物模糊、關節疼痛、皮疹等。炎癥性腸病經治療可好轉,甚至或可自行緩解。但大多患者遷延不愈,反復發作,其中很多的炎癥性腸病患者因出現并發癥而需要采取手術治療。
一、潰瘍性結腸炎:
大多數UC起病隱匿,或輕度腹瀉,便血,僅見大便潛血。約30%患兒癥狀明顯,起病較急,多見嬰幼兒,腹瀉可達10~30次/d,呈血便或黏液血便、膿血便,侵犯直腸者有里急后重。痙攣性腹痛常于便前、便時發生,便后緩解。左下腹觸痛明顯,可有肌緊張或觸及硬管狀結腸。
全身癥狀有發熱、乏力、貧血;病情嚴重則有脫水、電解質紊亂、酸堿平衡失調等。體重不增、生長發育遲緩亦是小兒UC最早期臨床表現??捎心c外表現如關節炎、關節痛、虹膜睫狀體炎、肝大等。
潰瘍性結腸炎可按以下情況進行分型:
(1)程度:按臨床表現分為輕度、中度、重度、極重度。
?、佥p度:患者腹瀉4次/d以下,便血輕或無,無發熱、脈搏加快、貧血,血沉正常。
?、谥卸龋航橛谥卸扰c重度之間。
③重度:腹瀉6次/d以上,明顯黏液血便,體溫在37.5°以上,脈搏加快,血紅蛋白<100g/L,血沉>30mm/h。
(2)分型:按臨床經過分為初發型、急性暴發型、慢性復發型、慢性持續型。初發型指無既往史的首次發作。暴發型癥狀嚴重伴全身中毒性癥狀,可伴中毒性結腸擴張、腸穿孔、敗血癥等并發癥。除暴發型外,各型均有不同程度分級及相互轉化。
二、克羅恩病:
癥狀取決于病變的部位與炎癥的程度。腹痛是CD最常見的主訴,通常位于臍周,常發生于餐時或餐后,導致患兒不愿進食乃致厭食,只有回腸末端病變的腹痛位于 右下腹部。腹瀉常見于90%患兒,可由多種因素所致,如大片腸黏膜功能紊亂、膽鹽吸收障礙、細菌過度生長,炎癥性蛋白丟失等。腹瀉發生在餐后伴腹痛,結腸受累者有便血,小腸受累為水樣便,需同時監測電解質。CD血便比UC少見。上消化道的CD較少見,但也有經內鏡與組織學檢查證實胃十二指腸病變,往往難以與其他的疾病如胃食道反流,幽門螺桿菌感染,消化性潰瘍等難以鑒別。
炎癥性腸病的明顯癥狀除了常見的胃腸道表現之外,還會有腸外的特征,如營養不良、體重不增、關節炎、貧血、生長遲緩、神經性厭食等,其中生長遲緩是生長期兒童的最獨特的癥狀,且常在嬰兒期就已經出現。
查看更多關于炎癥性腸病的表現是什么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