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方法可以治療脊髓損傷
時間:2015-10-31來源:求醫網
脊髓損傷是由各種不同傷病因素引起的脊髓疾病,早期會影響患者的身體控制,嚴重時可直接導致患者癱瘓,所以當出現脊髓損傷的情況時,患者應當馬上警覺,尋找治療方法來控制疾病。有哪些方法可以治療脊髓損傷?面對患者的問題,本文終結了心理治療、早期功能敢于、基礎護理、防止關節攣縮和活動訓練等幾個方法。
1、日常活動訓練
具有不同程度軀干和上肢障礙的四肢癱患者,訓練日常生活活動尤為重要,自理活動如吃飯梳洗上肢穿衣,病人在床上進行移動,并逐漸過渡到從床上移動到輪椅上,大多數截癱病人可獨立完成。
2、心理治療
病人大部分是在正常勞動情況下突然受到外來傷害,思想上沒有任何準備,常表現為焦慮,驚恐不安,擔心生命有危險,以后生活不能自理,沒有經濟來源,以致悲觀絕望,不思飲食,不配合治療護理工作。因此我們護理人員應針對這些情況主動關心體貼病人,了解病人的心理情況,鼓勵病人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向病人講述脊髓損傷病人肢體功能鍛煉的基本知識及簡單的操作方法,告訴病人只要堅持鍛煉與治療是會取得不同程度的功能恢復,告訴病人保持正常飲食會增加機體抵抗力,預防并發癥發生。
3、做好基礎護理
大多數脊髓損傷病人是四肢癱或截癱,長期臥床易發生三大并發癥。因此做好基礎護理,預防三大并發癥是早期康復訓練的基礎。
4、手功能訓練
四肢癱病人大部分時間應訓練手功能。運用指屈肌縮短來發展功能性的肌鍵固定術抓握,提供給病人健身球或讓病人主動抓握筆來訓練病人抓握和手指屈曲靈活性,對于不能主動伸腕的病人可用夾板來保持該關節活動度,或被動幫助病人伸腕關節。
5、預防肌肉萎縮的訓練
脊髓損傷的病人可運用工作肌群完成平時不能做的活動代償喪失功能的肌群,如頸5損傷的患者可用肩外展和外旋通過重力來使肘伸展。選擇性牽拉特定肌群,對脊髓損傷病人完成功能性作業是重要的,如牽拉繩肌,使仰臥位直腿抬高接近120°,有利于進行轉移性活動和穿襪褲鞋及膝踝足支具。牽拉胸前肌使肩關節充分后伸,有利于床上運動轉移和輪椅上的作業。牽拉髖和踝屈肌對行走擺動和站立穩定重要。
6、早期的功能干預
康復應在患者入院后盡早介入,以預防并發癥。預防 關節攣縮和褥瘡的發生非常重要,讓患者進行一些主動活動以防止廢用性萎縮,同時給患者一種參與訓練的感覺,而不是簡單的被動接受治療,應早期對患者及家屬進行教育,積極配合康復訓練。
7、防止關節攣縮
軀干和肢體的正確體位,有助于預防關節攣縮和褥瘡。肩關節應處于外展位,以減少后期發生攣縮和疼痛;腕關節通常用夾板固定于功能位;手指應處于微屈位,每日進行髖膝關節被動伸屈外展內旋活動5~6次,每次5min。給病人雙足穿防旋鞋或使踝關節處于背屈90°,防止踝關節屈曲攣縮。
有哪些方法可以治療脊髓損傷,患者們應該有所認識了,同時提醒各位患者,在治療脊髓損傷時避免聽信小廣告和自己用藥,到醫院就醫才是明智的選擇。
查看更多關于有哪些方法可以治療脊髓損傷的相關常識>>
神經科疾病
- 植物神經紊亂
- 運動障礙疾病
- 神經康復
- 顱腦脊髓感染
- 重癥肌無力
- 癲癇病
- 運動神經元病
- 神經內科
- 硬化癥
- 癱瘓
- 脊髓損傷
- 脊髓空洞
- 脊髓病變
- 肌營養不良
- 肌肉萎縮
- 格林巴利
- 共濟失調
- 抽動癥
- 羊癲瘋
- 羊角風
- 頭痛
- 神經衰弱
- 腦膜炎
- 特發性震顫
- 多發性硬化
- 神經性厭食癥
- 神經炎
- 脊髓型頸椎病
- 眩暈癥
- 腦疝
- 外傷性癲癇
- 顳葉癲癇
- 原發性癲癇
- 難治性癲癇
- 額葉癲癇
- 結核性腦膜炎
- 急性脊髓炎
- 腦病
- 帕金森病
- 偏頭疼
- 帕金森綜合癥
- 肋間神經痛
- 阿爾茨海默病
- 肌營養不良癥
- 臂叢神經痛
- 不安腿綜合征
- 叢集性頭痛
- 瘋牛病
- 高血壓腦病
- 記憶障礙
- 面神經炎
- 腦梗死
- 腦炎
- 失語癥
- 視神經脊髓炎
- 視神經炎
- 細菌性腦膜炎
- 煙霧病
- 周圍神經炎
- 蛛網膜炎
- 坐骨神經痛
- 脊骨神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