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性癱瘓(嬰兒腦性癱瘓)
腦性癱瘓的臨床表現
腦性癱瘓的臨床表現各異,病情輕重不一,嚴重者出生后數天出現癥狀,表現為吸吮困難、肌肉強硬,大多數病例出生數月后家人試圖扶起時才發現。主要臨床類型的具體表現如下:
腦性痙攣性雙側癱:
腦性痙攣性雙側癱可累及四肢,下肢較重,可獨立存在,或伴室管膜下出血或側腦室旁白質軟化。發病率與早產程度密切相關,自從采用新生兒監護后,發病率顯著下降,遺傳因素不可忽視。
(1)最初常表現為肌張力降低、腱反射減弱,數月后出現明顯無力及痙攣,下肢較上肢明顯,無力首先累及內收肌,腱反射活躍。患兒腿部運動僵硬笨 拙,用雙手在腋窩下抱起患兒時無蹬腿動作,仍保持腿部原伸直或屈曲狀態,大多數患兒跖反射呈伸性反應。
患兒學步較晚,表現為特征性姿勢和步態,邁小步時微 屈雙腿更僵硬,股內收肌力很強使小腿交叉,邁步呈劃弧狀(交叉步態),足部屈曲內收,足跟不能著地。青春期或成年后腿部可變得細而短,無明顯肌萎縮,被動 運動肢體可感覺伸肌與屈肌強直。
上肢輕度受累或不受累,如手指笨拙和強直,有些患者出現無力和痙攣,伸手拿物品時可超越目標。面部可見痙攣樣笑容,發音清 晰或含糊。1/3的患兒有癲癇發作,有些可出現手足徐動癥,面、舌和手不自主運動,共濟失調及肌張力減低等。
(2)脊柱側凸很常見,可壓迫脊髓、神經根或影響呼吸。患者很晚才學會自主排尿,但括約肌功能通常不受累。痙攣性雙側癱的亞型可伴輕度小頭和智力低下。
- 友情鏈接:
- 腦性癱瘓地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