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增多癥中醫療法
時間:2015-12-07來源:求醫網
血小板增多癥中醫療法使很多患者比較關注的問題,因為這種疾病的治療時間長,很多患者怕吃西藥對身體造成危害,所以希望選用中醫方法治療血小板增多癥,就治療效果來說患者們還是非常滿意的,不了解的患者可以花上幾分鐘的時間來看一看中醫是怎樣治療血小板增多癥的,希望本文能夠給患者朋友帶來幫助。
中醫治愈血小板增高的療法有以下三種:
一、中醫氣滯血瘀型血小板增高療法:
證候:脅下痞塊、脹多于痛、痛有定處或拒按,舌質暗,脈沉澀。
證候分析:氣機阻滯,脈絡不和,氣血郁滯,積而成塊,故脅下痞塊,固定不移,氣滯血阻,血行不暢,故脹多于痛。脈沉主病在里、脈澀,舌質紫暗主血瘀。
治法:行氣消積、活血化瘀。
方藥:行氣逐瘀湯:佛手12克,青皮12克,陳皮12克,桔梗12克,藿香10克,川芎12克,澤蘭12克,桂枝10克,三棱12克,莪術12克,香附12克,元胡12克,郁金15克,紅花12克,丹參20克,甘草6克,水煎服。舒肝丸、逐瘀丸口服。
二、中醫陰虛血瘀型血小板增高療法:
證候:五心煩熱,口干咽燥,多夢或不寐,心悸健忘,腰酸膝軟,脅下痞塊固定不移,隱隱作痛,面色紫暗,舌質紅紫,脈弦細數。
證候分析:腎水虧則陰血不足,虛火上炎故五心煩熱,口干咽燥;心腎不交則多夢不寐,心悸健忘;腰為腎之府,腎虛則腰膝酸軟;舌質紅、脈細數、為陰虛內熱之征。陰液虧損,血行不暢而瘀滯,故面色紫暗,舌質紅紫,血瘀于脅下,脈絡不通,故脅下痞塊,隱隱作痛。
治法:滋陰活血化瘀。
方藥:滋陰活血湯:元參12克,秦艽12克,麥冬15克,生地20克,地骨皮15克,當歸15克,蘇木12克,郁金15克,水蛭10克,丹參30克,川芎12克,沙參12克,桑葚15克,黃精12克,玉竹12克,甘草6克,水煎服。知柏丸、活血丸口服。
三、血熱妄行型血小板增高療法:
證候:五心煩熱,口干咽燥,腰膝酸軟,少寐多夢,心悸,便血,尿血或皮下瘀斑,或齒齦出血、咳血等,舌質紅,脈細數。
證候分析:腎陰不足,內熱由生故腰膝酸軟,五心煩熱,口干咽燥。水不濟火,心火亢盛則不寐多夢,心悸。熱迫血妄行,血不循經故出血,熱傷陽絡血外溢,故皮下瘀斑等。熱傷陰絡血內溢,故便血、尿血等。脈細數,舌質紅,為陰虛內熱之癥。
治法:滋陰清熱,涼血止血。
方藥:滋陰涼血湯:生地30克,元參20克,紫參12克,丹皮12克,白芍30克,女貞子12克,枸杞子20克,白茅根30克,旱蓮草12克,水牛角10 克,大黃6克,白芨12克,小薊12克,棕櫚炭12克,血余炭12克,地榆炭15克,甘草6克,水煎服。珍珠丸、云南白藥口服。
血小板增多癥中醫療法現在您已經清楚了,在治療血小板增多癥的時候患者可以選用以上三種方法治療,但是具體使用哪一種還是要在醫生的診斷后再選擇的,患者切記不要擅自用藥,這樣會對身體造成危害。
查看更多關于血小板增多癥中醫療法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