鉛中毒的藥物治療法
時間:2015-02-03來源:求醫網
促進鉛的排泄是目前鉛中毒的常用療法,是將依地酸二鈉鈣15~25mg/kg加于5%葡萄糖液內,配為0.3%~0.5%溶液,靜脈滴注或緩慢靜脈注射,使成無毒的依地酸鉛鹽由尿排出。
其每日總量一般不超過50mg/kg在6~12小時內靜脈滴注或分2次靜脈緩注持續2~3天間歇5~10天為一療程,一般可連續應用3~5療程。以后根據病情間隔3~6個月再行驅鉛治療靜脈用藥。可能引起腎臟損害,故在治療過程中須經常檢查。尿常規及腎功能如有腎功能異常或無尿,應即停藥。小兒進行此項療法較好先用小量即以0.2g溶于5%葡萄糖溶液200ml中,在1小時以上的時間內徐緩地滴入靜脈,如4小時內無不良反應,再用上述劑量注射。
慢性鉛中毒可用肌注方法此藥在胃腸道很少吸收且可和鉛絡合成依地酸二鈉。鉛被吸收到體內,增加鉛的毒害,故不宜口服國產解毒藥二巰基丁二酸鈉。治療鉛中毒的效果不亞于依地酸鹽。用量及用法見銻中毒節。重癥病兒或當血鉛值超過4.83μmol/L(100μg/dl)時,可用聯合療法。藥物劑量和用法如下:先用二巰基丙醇(BAL)每次mg/kg每4小時1次肌注;同時或稍后用依地酸二鈉鈣每次mg/kg(最大劑量每日mg/kg)靜脈或肌內注射(上述二藥在不同部位肌注)。能口服的病兒盡快口服青酶胺每日~25mg/kg,分4次口服。最大日用量1g用藥前應作青霉素過敏試驗。
聯合治療3~5天血鉛濃度降至正常停用2天后再用下一個療程。在重復療程中每日用量應酌減少(依地酸二鈉鈣每日mg/kg二巰基丙醇為每日mg/kg)。
以上藥物在應用過程中均須注意其副作用,如病兒出現無尿立即停用。依地酸二鈉鈣在用二巰基丙醇的過程中勿同時應用鐵劑無尿,4小時以上者應同時作血液透析病兒血鉛值在3.84.83μmol/L(80~100μg/dl)時,依地酸二鈉鈣和二巰基丙醇應用2天而后口服青酶胺5天。若腸道中無鉛可單用依地酸二鈉鈣5天或用二巰基丙醇加依地酸二鈉鈣3天。血鉛值在2.88~3.84μmol/L(60~80μg/dl)之間者,可用短期依地酸二鈉鈣或較長期青酶胺治療血鉛值<2.88μmol/L(60μg/dl)的病兒。除有其他鉛中毒癥狀外一般不需作驅鉛治療。
此外二乙烯三胺五乙酸三鈉鈣(促排靈CaNa3DTPA)排鉛效果亦好。可酌情應用每次用量為15~30mg/kg溶于生理鹽水中配成 0.2%~0.5%溶液靜脈滴注,用3日停3日為一療程在急性中毒時也可應用枸櫞酸鈉使與鉛化合成構櫞酸,鉛雖可溶于血內但因不易游離故無毒性作用能由尿排出而不致中毒每日劑量為3~8g(成人量)分數次口服必要時可用2.5%溶液作靜脈注射。
查看更多關于鉛中毒的藥物治療法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