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糖尿病的診斷
時間:2016-02-22來源:求醫(yī)網
目前有很多患者在詢問談談糖尿病的診斷的相關問題,患者想要重獲健康的心情是能夠讓人理解的,為了能讓患者盡快恢復健康,下面將為您詳細介紹糖尿病的問題,希望您能夠了解一下。專家提醒大家:治療糖尿病時不要聽信社會上的醫(yī)療廣告,也不要相信過分吹捧的神奇藥品,治療要去正規(guī)的大醫(yī)院才有保障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平常的飲食中糖量的攝入越來越多,以及一些肉類等高蛋白的食物也越來越多地出現(xiàn)在了人們的食物里,因此糖尿病困擾著越來越多的人們,成了一種高頻率疾病。因此就需要我們對糖尿病的具體表現(xiàn)有一定的了解。
典型病例有三多癥群提示本病。輕癥無癥狀者診斷完全依靠化驗,常在健康檢查或因其他疾病而偶然發(fā)現(xiàn)。不少病者首先發(fā)現(xiàn)并發(fā)癥,然后追溯及本病。但不論有無癥狀或并發(fā)癥,關鍵在于首先考慮到本病的可能性而進行尿、血糖檢查,方可確診。
(一)糖尿判斷尿糖檢查結果時應注意下面幾種情況。尿糖測定結果僅供診斷參考,而確診糖尿病需依靠血糖測定。
1.如有少量或微量糖尿,且偶然于飯后出現(xiàn)者應進行血糖與糖耐量試驗,并注意到斑氏溶液中硫酸銅系被糖類等還原為一氧化銅而起反應,不少藥物,如嗎啡、水楊酸類、水合氯醛、氨基匹林、對氨苯甲酸、大量檸檬酸、尿酸等和不少其他糖類還可原硫酸銅而發(fā)生假陽性結果。故目前廣泛采用葡萄糖氧化酶制成的尿糖試條,可以避免假陽性結果。
2.臨床上有糖尿病征象或嫌疑而尿糖反復陰性時,應注意測定空腹及飯后2小時血糖,以便除外腎糖閾升高的情況。
(二)血糖測定血糖的方法常用的有三種:靜脈血漿葡萄糖(VPG),毛細血管全血葡萄糖(CBG)和靜脈全血葡萄糖(VBG)。其中以前二者最常采用。以不同方法測得的結果略有差異。VPG方法測得的結果較CBG高10%,較VBG高15%左右。分析血糖報告時還須注意除外引起葡萄糖濃度增高的其他情況,如注射糖后、各種內分泌疾患、腦部病變及應激性情況等,后文將述及。輕癥或早期尤其是Ⅱ型病者空腹血糖可正常,不可輕易除外,必須作餐后2小時血糖或糖耐量試驗。
(三)糖耐量試驗對于空腹血糖正常或稍偏高而偶有糖尿的患者,或有糖尿病嫌疑的患者(如有陽性家族史,或反復小產、早產、死胎、巨嬰、難產、流產的經產婦,或屢發(fā)瘡癤癰腫者等),須進行葡萄糖耐量試驗。但空腹血糖明顯增高的重型顯性病例則診斷已能確定,大量葡萄糖可加重負擔,應予免試。
1.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ralglucosetolerancetest,OGTT)最常用,以往成人采用一次100g,近年WHO建議用75g(或不論成人或兒童每kg標準體重1.75g,總量不超過75g)口服法。于口服糖前及后1/2、1、2、3小時抽取靜脈血測糖,同時搜集尿標本查尿糖。
結果:正常人(年齡15~50歲)空腹血糖為70~100mg/dl(葡萄糖氧化酶等真糖法),糖吸收高峰見于30~60分鐘內(50歲以上者后移),一般不超過170mg/dl,2小時血糖濃度恢復正常范圍,3小時可降至正常以下。尿糖陰性。100g和75g法相較差別不大,僅后者血糖較早恢復正常。年逾50歲者糖耐量往往生理性減低,于1小時峰值每增高10歲血糖增加10mg/dl。
通過對糖尿病具體表現(xiàn)的了解,我們知道糖尿病其實是可以預防的,而且針對于不同年齡的人糖尿病發(fā)病機理也不同。進行糖尿病檢查的方式也有所不同,希望人們能夠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能夠多加注意自己的飲食習慣等,減少糖尿病的發(fā)生。
溫馨提示,您在看過上面的內容后已經了解了談談糖尿病的診斷的相關問題,患者患上糖尿病后要盡快的到正規(guī)的醫(yī)院進行檢查和診斷,因為糖尿病若是得不到有效的治療會持續(xù)惡化,只有盡早的治療才能讓患者早日擺脫糖尿病的威脅,祝愿患者朋友能夠早日康復。
查看更多關于談談糖尿病的診斷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