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肌痙攣手術治療方式有幾種
時間:2016-02-22來源:求醫網
面肌痙攣手術治療方式有幾種?面肌痙攣也稱為半面痙攣、面肌抽搐,該疾病主要以中年女性多見,主要表現為一側面部不規則的肌肉抽搐。目前治療面肌痙攣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比較常見的就是手術治療。那么,面肌痙攣手術治療方式有幾種呢?如面神經干壓榨和分支切斷術、面神經減壓術、顱內面神經干梳理術等。為了便于大家了解,下面就做下詳細的介紹。
1、面神經干壓榨和分支切斷術治療面肌痙攣
在局麻下,于莖乳孔下切口,找出神經主干,用血管鉗壓榨神經干,壓榨力量應適當控制,輕則將于短期內復發,重則遺留長期性面癱。如將遠側分支找出,在電刺激下找出主要產生痙攣的責任神經支,進行選擇性切斷,效果雖較壓榨術好,但術后仍要發生輕度面癱,1~2年后面肌痙攣亦有復發。
2、面神經減壓術治療面肌痙攣
即將面神經出顱之骨管磨開減壓,系1953年首先由Proud所采用。在局麻下鑿開乳突,用電鉆將面神經的水平垂直段骨管完全磨去,縱行切開神經鞘膜,使神經纖維得以減壓。1972年Pulec認為,單純乳突內減壓范圍太小,應同時將內聽道頂部和迷路段全部磨開減壓。手術中也曾發現神經有病理改變如神經水腫、彌漫性肥厚和神經鞘纖維性收縮等與病因相矛盾的現象,但手術后確實有面肌痙攣病人得到治愈。1965年Cawthorne曾報告13例手術并未發現任何異常。
3、顱內面神經干梳理術治療面肌痙攣
按血管減壓術操作,進入橋小腦角,找到Ⅶ、Ⅷ顱神經,游離出面神經干,于腦干根部與內聽道口之間,用纖刀順其長軸進行多層次劈開,按痙攣的程度確定劈開的層次,一般劈開10~20次,多者可劈開數十次,將原來壓迫的血管梳理后,恢復原位。經2~5年隨訪,面肌痙攣手術有效率可提高到98%以上,而復發率減低到6%.本法主要優點是適應癥比血管減壓術廣,復發率少而治愈率高,特別是減少了耳聾并發癥,現已取代了血管減壓術。
以上就是關于“面肌痙攣手術治療方式有幾種”的相關內容介紹,希望對大家的了解有幫助。面肌痙攣手術治療方式有很多,以上介紹的是幾種比較常見的手術治療方式。面肌痙攣患者具體該采用哪種手術治療,還需根據自身的病情決定,因此,患者在就診的時候還需選擇正規的醫院,對癥治療。
查看更多關于面肌痙攣手術治療方式有幾種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