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子宮出血病理病因
時間:2016-03-10來源:求醫網
功能性子宮出血,簡稱功血,是一種常見的婦科疾病,是指異常的子宮出血,經診查后未發現有全身及生殖器官器質性病變,而是由于神經內分泌系統功能失調所致。表現為月經周期不規律、經量過多、經期延長或不規則出血。根據排卵與否,通常將功血分為無排卵型及排卵型兩大類,前者最為多見,約占80~90%,主要發生在青春期及更年期,后者多見于生育期婦女。正常月經周期有賴于中樞神經系統控制,下丘腦-垂體-卵巢性腺軸系統的相互調節及制約。任何內外因素干擾了性腺軸的正常調節,均可導致功血。
功血的發病機理,主要為性腺內分泌失調,而不同時期發病機理亦不相同。青春期卵巢開始發育,丘腦下部-垂體-卵巢間的調節功能及周期性反饋作用尚未穩定,卵泡雖有發育但無排卵,不同發育時期的卵泡能分泌雌激素,在不同量的雌激素作用下,子宮內膜一直處于增生狀態而導致功血。
更年期卵巢開始萎縮,失去性激素對丘腦下部和垂體的正反饋作用,使下丘腦分泌促黃體生成素釋放因子減少,黃體生成素不能產生中期波峰,而產生過多的促卵泡激素,刺激卵巢形成大型卵泡囊腫或多發性閉鎖卵泡,從而不斷分泌雌激素,由于雌激素的持續作用,使子宮內膜呈增生期改變或增生過長導致子宮出血。育齡婦女患病,多為黃體生成素分泌不足或持續存在,以致黃體成熟不良或持續分泌而造成子宮內膜不規則剝脫出血。
正常月經周期有賴于中樞神經系統控制,下丘腦-垂體-卵巢性腺軸系統的相互調節及制約。任何內外因素干擾了性腺軸的正常調節,均可導致功血。功能性子宮出血癥狀:無排卵型功血臨床表現可能閉經一段時間后發生出血,出血亦可為無規律性,量的多少與持續及間隔時間均不定,有的僅表現經量增多、經期延長。大量出血時,可造成嚴重貧血。排卵型功血臨床表現有規律的月經周期,但周期縮短,或經前數日即有少量出血,經血量可無變化。
特別要強調的可能是“無排卵型的功血癥”,是初潮后1-2年內多數女孩尚未建立排卵的功能,40余歲的中年婦女卵巢功能逐漸衰退,在月經完全停止前若干年,排卵先停止,因此她們的月經周期都是無排卵周期。無排卵者卵巢內卵泡發育不規律,分泌的雌激素量往往不低,但無黃體,不分泌孕激素;子宮內膜有增殖,波動,子宮內膜便不規則生長及剝脫,而造成不規則出血。
【本文由長沙武警醫院供稿】
查看更多關于功能性子宮出血病理病因的相關常識>>
婦產科疾病
- 婦科炎癥
- 婦科腫瘤
- 宮頸糜爛
- 月經不調
- 子宮內膜異位癥
- 更年期綜合癥
- 卵巢囊腫
- 外陰白斑
- 乳腺增生
- 女性不孕
- 婦科疾病
- 子宮肌瘤
- 盆腔炎
- 恥骨聯合分離癥
- 乳頭溢液
- 積乳囊腫
- 絕經
- 功血
- 陰道痙攣
- 卵巢性不孕
- 原發性痛經
- 子宮性不孕
- 妊娠期急性脂肪
- 急性宮頸炎
- 慢性子宮內膜炎
- 妊娠嘔吐
- 宮頸性不孕
- 霉菌性外陰炎
- 婦科檢查
- 細菌性陰炎
- 盤腔炎
- 子宮息肉
- 輸卵管積水
- 產褥期乳腺炎
- 乳頭內陷
- 卵巢炎
- 乳房脹痛
- 白帶異常
- 崩漏
- 閉經
- 滴蟲性外陰炎
- 滴蟲性陰道炎
- 附件炎
- 黃體囊腫
- 結核性陰道炎
- 卵泡囊腫
- 霉菌性陰道炎
- 輸卵管炎
- 外陰炎
- 細菌性陰道炎
- 陰道炎
- 子宮頸息肉
- 子宮頸炎
- 子宮內膜息肉
- 子宮內膜增生
- 子宮肉瘤
- 子宮脫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