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踝關節扭傷要保健更要治療
時間:2015-02-04來源:求醫網
一般來說,慢性損傷的患者保守治療的效果相對較差。由此可見,面對踝關節扭傷,要養更要治,而改善疼痛和不穩定的癥狀就是治療的主要目的。有時可通過手術重建韌帶來改善踝關節的穩定性;同時可以通過微創的踝關節鏡手術來消除滑膜炎、軟骨損傷等致痛因素。
過度運動引發連鎖損傷我們經常聽到有人說“我的腳扭了”,其實這就是踝關節扭傷。踝關節扭傷多為踝關節周圍韌帶的過度牽拉或撕裂,嚴重者可伴有撕脫骨折。統計表明,踝外側扭傷約占踝扭傷總數的85%。一般來說,踝關節內的軟組織受到擠壓撞擊出現軟骨面損傷、滑膜腫脹,就會使踝關節周圍出現腫脹、淤血。如果未能及時進行正確治療,踝關節外側支撐強度就可能出現下降,這樣,踝關節的不穩定狀態就會加重,踝關節容易再次扭傷,出現疼痛、腫脹、行走不穩等慢性期癥狀,并可引起其他關節損傷,出現連鎖反應。
反復扭傷影響行走功能那么,為什么踝關節比較容易受傷呢?
這是因為踝部特殊的結構所致。踝部包括踝關節和距骨下關節,是下肢承重關節。在過度的強力內翻或外翻活動時(如行走在不平路面,高處跌下或跑跳時落地不穩),均可引起外側或內側韌帶損傷。如早期治療不當,韌帶過度松弛,可造成踝關節不穩,易引起反復扭傷,甚至關節軟骨損傷,發生創傷性關節炎,嚴重影響行走功能。
及時治療注重關節保護扭傷后首先要及早明確診斷。
一般來說踝關節扭傷后,患者常需拍攝X線片,以排除骨折和發現增生的骨贅。核磁共振能清楚地顯示軟骨、韌帶和滑膜的損傷,醫生會結合患者病史和體檢,做出診斷并予以相應的治療。對于急性期的初次損傷患者,如外側韌帶損傷較輕、踝關節穩定性正常時,早期可抬高患肢,冷敷,以緩解疼痛和減少出血、腫脹。2~3天后可采用理療、封閉、外敷消腫止痛。若癥狀嚴重、韌帶完全斷裂或有撕脫骨折者,則需進行手術復位修補,以免引起反復扭傷、關節軟骨損傷或創傷性關節炎。
一般來說,慢性損傷的患者保守治療的效果相對較差。由此可見,面對踝關節扭傷,要養更要治,而改善疼痛和不穩定的癥狀就是治療的主要目的。有時可通過手術重建韌帶來改善踝關節的穩定性;同時可以通過微創的踝關節鏡手術來消除滑膜炎、軟骨損傷等致痛因素。
查看更多關于面對踝關節扭傷要保健更要治療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