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血的癥狀是什么
時間:2014-10-15來源:求醫網
貧血患者常伴有疲倦,四肢無力,頭暈,心悸氣短,尤其是在運動之后的癥狀會更加明顯。體檢時會發現面色及粘膜蒼白,心率過快,若是長期貧血會導致心臟擴大。
1、缺鐵性貧血:
是由于體內缺少鐵質而影響血紅蛋白合成所引起的一種貧血。是貧血中常見類型,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地。這種貧血特點是骨髓、肝、脾及其他組織中缺乏可染色鐵,血清鐵濃度和血清轉鐵蛋白飽和度均降低。
2、溶血性貧血:
指紅細胞破壞加速,而骨髓造血功能代償不足時發生的一類貧血。如要骨髓能夠增加紅細胞生成,足以代償紅細胞的生存期縮短,則不會發生貧血,這種狀態稱為代償性溶血性疾病。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是一組B淋巴細胞功能異常亢進、產生抗自身紅細胞抗體、使紅細胞破壞增加而引起的貧血。
3、巨幼細胞性貧血:
是由于脫氧核糖核酸(DNA)合成障礙所引起的一組貧血,主要系體內缺乏維生素B12或葉酸所致,亦可因遺傳性或藥物等獲得性DNA合成障礙引起。葉酸缺乏所致貧血是指各種原因引起的葉酸利用障礙所致貧血。甲基丙二尿酸正常和高半胱氨酸升高則可確診為葉酸缺乏。維生素B12缺乏所致貧血是一種惡性貧血,經典的惡性貧血指內因子分泌喪失導致B12缺乏所引起的。
4、再生障礙性貧血:
是一種物理、化學、生物或不明因素作用使骨髓造血干細胞和骨髓微環境嚴重受損,造成骨髓造血功能減低或衰竭的疾病。以全血細胞減少為主要表現的一組綜合征。
5、地中海貧血:
是一組遺傳性小細胞性溶血性貧血。其共同特點是由于珠蛋白基因的缺陷使血紅蛋白中的珠蛋白肽鏈有一種或幾種合成減少或不能合成。導致血紅蛋白的組成成分改變。
6、鐮狀細胞貧血:
是1949年世界上最早發現的第一個分子病。臨床癥狀包括溶血、貧血和血管閉塞癥狀。脾臟腫大見于童年,此后,由于反復梗死和彌漫性纖維化而萎縮。
溫馨提示:嚴重貧血的病人,或會在尿液中出現少量蛋白,這表明尿濃縮功能輕度降低,但除了本來就有腎臟疾病是患者以外,通常不會引起血液尿素氮增高。急性血管內大量溶血發生的時候,尿色可呈類似醬油樣的顏色(血紅蛋白尿),如果同時有循環衰竭,會發生少尿、無尿和急性腎功能衰竭。
查看更多關于貧血的癥狀是什么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