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網站首頁 > 醫院庫 > 國內人民解放軍第163醫院 > > 病來如山倒,“小三陽”并非“小事”
病來如山倒,“小三陽”并非“小事”
時間:2012-09-05 11:52來源:求醫網
乙肝小三陽,你真的安全了嗎?
在由國內肝炎防治基金會牽頭進行的,“首屆慢性乙肝治療醫生患者預期調查”結果顯示,正在接受抗病毒治療的乙肝患者中,9%的患者希望實現乙肝病毒DNA轉陰,而有58%的患者希望可以實現e抗原轉換,即由大三陽變為小三陽;
在現實中,很多小三陽患者認為,乙肝小三陽沒有傳染性;或者覺得乙肝小三陽病情輕,傳染性弱。甚至許多醫院也將乙肝大三陽轉變為乙肝小三陽,視為患者逐漸康復的標志,一些醫生也認為,乙肝小三陽只要肝功能沒問題了,就可以不用治療。乙肝小三陽,真的安全了嗎?
數據顯示:88%的肝硬化人群中,曾是小三陽的占到40。79%
乙肝小三陽與大三陽一樣,同樣有傳染性,只是血液循環內的病毒含量相對較低一些。乙肝病毒感染者的情況好不好,與是否為乙肝小三陽或乙肝大三陽無關,而與感染者是否有肝功能受損有關。乙肝病毒感染者肝功能是否出現損害及損害的程度與病毒復制程度并無直接關系。
據了解,“大三陽”轉為“小三陽”并不困難,46。2%的病人并未進行治療,而e抗原自動轉陰。但人群中大量的慢性乙肝病毒攜帶者或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絕大多數卻是以“小三陽”模式存在的。另外還有數字表明,人群中88%的肝硬化與乙肝病毒感染有關,主要模式為“小三陽”(40。79%)和“小二陽”(28。71%),兩者共占69。5%。因此,“小三陽”如若不重視,更易發展為肝癌。
小三陽為何容易轉肝癌?
慢性乙肝患者一般都沒什么不適感,小三陽就是其中一種,平時自覺身體很好。即使發生了癌變,很多人也沒有腹痛、黃疸、食欲不振等感覺,湖南師范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專家焦文舉表示:“小三陽患者靠身體去感覺有沒有病癥,并不能成為肝炎、肝癌的確診指標!”
而小三陽容易轉為肝癌的原因,往往是受到無癥狀假象的欺騙。小三陽患者雖表現其無癥狀,但病毒仍不斷的在體內復制,若肝臟內炎癥活動一直在進行,小三陽患者會在不知不覺中發展形成肝纖維化。
肝纖維化是慢性肝病重要的病理特征,也是進一步向肝硬化發展的主要環節,一旦外部環境發生改變,加上長時間的纖維組織異常積累,進而使肝小葉結構改建,假小葉及結節形成。所以,患者若在肝纖維化期間內還沒有及時治療的話,一旦發展成肝硬化甚至是肝癌就無藥可救了,所以,乙肝小三陽患者要定期到醫院復查是很重要的。
案例:患者查出“小三陽”不管不問十余年拖成肝癌
年2月13日,在湖南師范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晚報記者見到了27歲的肝癌晚期病人陳靖(化名)。病床上的他心如死灰,原本還是一名湖南大學研究生的他,最終卻被乙肝小三陽葬送了自己的美好前程和青春。
據記者了解,10多年前他在老家就查出有乙肝“小三陽”,但肝功沒有問題。當地醫生說不用治療。自己和家人也沒當回事,沒吃藥也沒復查。
年春節后,陳靖突然出現上消化道出血,經檢查得知已是肝硬化,而此時,他剛好碩士生畢業。今年1月,陳靖的病情再次加重,轉到的湖南師范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時,肝臟已出現多發性的癌癥包塊。
“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對待小三陽豈能掉以輕心
疾病一旦沾身,再想甩掉,就很難,正所謂“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小三陽并非小事,只要有病就需要馬上治療。湖南師范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焦文舉勸告廣大的小三陽患者:即使肝功能正常的小三陽,定期的檢查也必不可少。我們不能偏等到肝功能正常了才想起去治。結果只會延誤了較好治療時期,導致病情加重。而這樣的事例在湖南師范大學第二附屬醫院也經常見到。焦文舉說,很多小三陽患者本來病情不來并不是很嚴重,由于對自身病情的不重視,結果一拖再拖,等到院時,往往已經發展為肝硬化,甚至是不可挽回的地步,這讓人非常痛心。
“生物免疫DC細胞療法”,徹底甩掉乙肝痛苦還您一個安心的健康
與其等到病情嚴重了再設法花更多的錢和精力去診治,不如趁著及早發現及早治療來減輕負擔除掉痛苦。
據中央電視臺CCTV-1特別報道:年10月3日,瑞典諾貝爾評獎委員會宣布:來自美國的博依特勒(Beutler),盧森堡的霍夫曼(Hoffmann)以及來自加拿大的斯坦曼(Steinman),3人因發現免疫系統激活的關鍵原理,而獲得年諾貝爾醫學或生理學獎。獲獎者斯坦曼發現的樹突狀細胞DC,為病毒性肝炎、風濕、腫瘤等疾病的研究和治療提供了新的方向。
在三位科學家的免疫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一項將DC細胞運用于肝病治療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法--“生物免疫DC細胞療法”成功問世。
這項基于分子生物學、細胞學、生物免疫學等理論基礎,并結合肝臟具體構造和特點研發出的“生物免疫DC細胞療法”,與之前的肝病治療技術有著顯著的區別。該療法不用藥、不手術,運用患者自己的細胞來治療肝病,取得了可喜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