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下肢動脈粥樣硬化您了解多少
時間:2011-12-26 16:14來源:求醫網
糖尿病對下肢動脈的影響是獨特的,那么糖尿病引起的下肢動脈粥樣硬化您了解多少呢,洛陽濟仁腎病醫院的專家給您講述一下幾點:
1.發病年齡
正常的內皮細胞在維持凝血平衡方面很重要,除了作為阻止血栓形成和阻止血管活性物質接觸平滑肌細胞的屏障外,內皮細胞還具有分泌功
能和抗血小板聚集,引起血管的舒張、收縮,抗血栓形成。糖尿病使動脈內膜表面的內皮細胞的功能受損,觸發了動脈內膜表明的炎癥反應和游
離脂肪酸的過度釋放,血栓形成。在糖尿病病程超過10年,年齡超過60歲,糖尿病患者的下肢動脈粥樣硬化性狹窄往往就可能出現,如果再抽煙
、合并高血壓,其發病年齡還要提前;而非糖尿病的下肢動脈粥樣硬化性狹窄往往要70歲以后才能出現。
2.臨床表現
糖尿病患者常合并有神經病變,神經病變的出現使疼痛的感覺變得遲鈍,并使間歇性跛行更加少見。因為疼痛不明顯,這樣動脈粥樣硬化可
能毫無察覺地進展很長一段時間,當患者最終出現癥狀時,如夜間疼痛加重,或足部潰瘍等,通常是嚴重潛在動脈疾病的晚期表現。
3.累及部位
糖尿病累及的下肢動脈以膝關節以下動脈為主,若抽煙、合并有高血壓,膝關節以上的動脈也會受累;非糖尿病的下肢動脈病變主要累及膝
關節以上的大動脈。
4.臨床常規檢查
糖尿病患者的下肢動脈粥樣硬化常合并明顯的鈣化,這樣即使動脈狹窄很嚴重,常能捫及足背動脈、脛后動脈的搏動,踝臂指數(ABI)常對
于1.0,即出現假陰性。所以僅靠足背動脈、脛后動脈搏動的檢查,ABI的測定,糖尿病患者的下肢動脈病變較易漏診。而非糖尿病患者出現間歇
性跛行時,足背動脈、脛后動脈搏動常減弱,ABI<0.9。
5.治療
對于非糖尿病的下肢動脈粥樣硬化狹窄、閉塞非常有效的介入治療方法是球囊擴張、支架植入;而糖尿病患者因為其動脈內皮功能障礙,在
狹窄、閉塞動脈經過球囊擴張、支架植入后3-6個月,出現再狹窄的比例很高;又因為鈣化嚴重,單純的球囊擴張、常規支架植入常難以湊效,往
往需要斑塊切割或激光消融裝置,后兩者的價格都較昂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