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湘江之濱的衡陽市第一人民醫院自兩院(原衡陽鐵路醫院始建于1933年,2004年7月由廣鐵集團移交地方管理,更名為衡陽市第一人民醫院;原衡陽... [ 詳細 ]
老年人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癥病因
時間:2012-10-27 17:21來源:求醫網
(一)發病原因
1.阻塞型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 主要病因是睡眠時上呼吸道狹窄。Sullivan等人認為,引起上呼吸道狹窄的機制有以下幾種:①由于上呼吸道解剖性狹窄,睡眠時肌肉松弛,在吸氣時胸腔負壓增大,舌根后附與咽壁緊貼,使上呼吸道閉塞;②與吸氣時胸膜腔內壓無關,上呼吸道舒張肌群因睡眠時興奮性降低所致的氣道閉塞;③雖然上呼吸道舒張肌群間的協作不協調所致氣道閉塞;④由異常反射引起的主動性上呼吸道收縮性狹窄等。肥胖者上氣道常狹窄。此外與阻塞型睡眠呼吸暫停有關的上氣道病變還有鼻部結構的異常、咽壁肥厚、扁桃體肥大、肢端肥大癥、巨舌、先天性小頜畸形、咽部和喉的結構異常等。
2.中樞型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 本征主要由呼吸調節紊亂的異常所致,下列疾病均可出現呼吸調節異常:腦血管意外、神經系統的病變、脊髓前側切斷術、血管栓塞或變性病變引起的雙側脊髓病變、家族性自主神經異常、與胰島素相關的糖尿病、腦炎。其他如肌肉的疾患、枕骨大孔發育畸形、脊髓灰質炎、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二)發病機制
1.阻塞型睡眠呼吸暫停的易患因素及發生機制 睡眠呼吸暫停并非一獨立的疾病,而是多種病變的一種共同病理表現,其發生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表1)。全面了解這些易患因素,對指導進一步的治療有幫助。例如,對部分存在上氣道解剖狹窄者(表2),外科手術治療可能取得良效。
OSA發生的關鍵在于睡眠時咽氣道的塌陷。氣道阻塞的部位可以在鼻咽部、口咽部或喉咽部,80%以上的患者為口咽和喉咽部的聯合阻塞。引起上氣道阻塞的原因既有解剖上的異常,又有功能上的缺陷。它們都是通過增加咽氣道的可塌陷性,影響其開放與關閉的力量對比而發揮作用(圖1)。
咽氣道缺少骨性或軟骨性結構的支持,是一種肌肉組成的軟性管道,具有可塌陷性。OSA患者由于咽氣道本身存在解剖及功能上的缺陷,加之肥胖、水腫的影響,其可塌陷性進一步增加。引起咽氣道關閉的主要力量是咽氣道內的負壓,它由膈肌及其他呼吸肌在吸氣時的收縮運動產生;以頦舌肌為主的咽擴張肌的活動是對抗咽腔內負壓、維持上氣道開放的主要力量。入睡后。呼吸中樞驅動降低,咽擴張肌的活動減弱,上氣道阻力增加;呼吸驅動降至一定水平時,膈肌等吸氣肌產生的咽腔負壓占優勢,當超過咽氣道壁所能承受的“臨界壓力”(critical pressure)時,維持氣道開放與關閉的力量平衡被打破,氣道塌陷,出現OSA。在OSA發生過程中,血氧逐漸降低,CO2逐漸升高,咽腔內負壓增加,它們均通過刺激相應的化學及壓力感受器,興奮腦干網狀激活系統而引起短暫覺醒,氣流恢復,OSA結束。如化學感受器的敏感性降低、壓力感受性反射受遏制、呼吸肌功能障礙以及飲酒、麻醉、鎮靜安眠藥均可致覺醒能力降低而延長OSA持續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