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市人民醫院創辦于1886年,其前身是基督教英國安立間教會普仁醫院。這是北海,乃至廣西的第... [ 詳細 ]
糖尿病知識系列之四如何防治糖尿病足
時間:2012-11-28 13:45來源:求醫網
糖尿病知識系列之四
如何防治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患者因血管病變造成下肢供血不足、因神經病變造成感覺障礙,并伴有感染的腳。早期表現為感覺異常或喪失,間歇性跛行及夜間疼痛,一旦足部出現外傷后引起肌肉、骨骼的壞死,則經久難愈,甚至截肢。
糖尿病足部病變是周圍神經病變(包括自主神經病變)、微血管病變、大血管病變和不良的足部衛生等諸多因素之間復雜的相互作用所導致的。各個因素所起作用的大小因人而異,并可能還因種族而異;比如,在一些人群中,周圍血管病變所起的作用可能會輕一些。由于其后果是導致下肢截肢,因此是最可怕的糖尿病并發癥之一。
與普通人群相比,糖尿病患者下肢截肢的機會要高出15-40倍。在老年人中的危險性更高。但如果積極處理,大多數截肢是可以避免的。
周圍血管病變伴痛覺消失是足部潰瘍最常見的原因。足部的不良衛生是其次的原因。這種類型的神經病變和潰瘍可以完全沒有疼痛。
周圍血管疾病也能引起足部潰瘍。這種潰瘍容易出現疼痛。周圍血管病變是神經性潰瘍愈合困難的主要原因。神經性潰瘍發生于壓力增加的部位,通常是足底面。報道最多的發生部位是因鞋不合適而導致的發生在足趾背面的神經陛潰瘍。胼胝的形成也是這種壓力的結果。
為使潰瘍愈合,需降低局部壓力(除去胼胝、穿合適的鞋子,或用減壓墊)。血管性潰瘍好發于趾尖和足跟。
為使潰瘍愈合,需改善血供。應積極控制感染。抗生素的治療常常需要持續多周或數月。應重視對感染和壞死組織的及時清創。難治性潰瘍是最終導致截肢的常見原因。
糖尿病足以預防為主:
嚴格控制血糖及誘發因素如血脂、血壓、血粘度;戒煙。
改善下肢循環,加強神經營養。
注意足部保護。保持足部衛生,溫水泡腳,避免足燙傷及外傷,任何足部微小損傷或感染要積極處理。
糖尿病足應由醫生確診。治療措施包括擴張血管,使用活血通脈藥物,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局部外科處理。保守治療無效者應該截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