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川市人民醫院是全市最大的一所綜合性醫院,至今已有近50年建院史。隨著醫院改革步伐的不斷加快, 銅川市人民醫院以更新... [ 詳細 ]
銅川市人民醫院是全市最大的一所綜合性醫院,至今已有近50年建院史。隨著醫院改革步伐的不斷加快, 銅川市人民醫院以更新... [ 詳細 ]
暫無內容
時間:2012-11-01 10:43來源:求醫網
◆ 什么是慢性病?
“慢性病”全稱是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不是特指某種疾病,而是對一類起病隱匿,病程長且病情遷延不愈,缺乏確切的傳染性生物病因證據,病因復雜,且有些尚未完全被確認的疾病的概括性總稱。
◆ 慢性病指哪些疾病?
慢性病主要指以心腦血管疾病(高血壓、冠心病、腦卒中等)、糖尿病、惡性腫瘤、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慢性氣管炎、肺氣腫等)、精神異常和精神病等為代表的一組疾病,具有病程長、病因復雜、健康損害和社會危害嚴重等特點。
◆ 慢性病有哪些危害?
慢性病的危害主要是造成腦、心、腎等重要臟器的損害,易造成傷殘,影響勞動能力和生活質量,且醫療費用極其昂貴,增加了社會和家庭的經濟負擔。
◆ 慢性病有哪些危險因素?
1、遺傳因素:與遺傳基因變異有關。
2、環境因素:年齡、體重超重與肥胖、長期過量飲食、運動量不足、營養失衡、吸煙與飲酒、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化學毒物接觸等因素。
3、精神因素:精神緊張、情緒激動及各種應激狀態。
◆ 哪些人易患高血壓?
高血壓病具有明顯的遺傳特征,因此父母患有高血壓病者也是高血壓病的高發人群。同一個家庭中出現多個高血壓病患者,不僅僅是因為他們有相同的生活方式,更重要的是有遺傳基因存在。另外,長期飲酒吸煙者、攝入動物脂肪較多者,也都是高血壓病高發人群。最近的一次抽樣調查表明,長期處于精神緊張狀態下的會計、司機及肥胖者、攝鹽較多者等一些人群屬于高血壓病的高發人群。
肥胖者患高血壓病的幾率比較高,他們最近進行的一次抽樣調查表明,25歲以上、40歲以下人群,正常體重下患病率只有11.3%,而肥胖者患病率達到44.5%;40歲至60歲年齡段,正常體重患病率為29.1%,而肥胖者則高達54.1%;60歲以上年齡段,正常體重的人,患病率為54.2%,而肥胖者則高達72.1%。
調查還發現,精神緊張者患高血壓病的較多。從事精神緊張度高的職業者,例如駕駛員、證券經紀人、售票員、會計等人群,如果再缺乏體育鍛煉,易患高血壓病。
攝入食鹽較多者是一個突出人群,這類人患高血壓病的幾率較高,這是因為高鈉可使血壓升高,低鈉有助于降低血壓,而高鈣和高鉀飲食可降低高血壓病的發病率。臨床觀察發現,患者在嚴格限制攝鹽后,血壓有所下降。
◆ 高血壓的并發癥有哪些?
高血壓病患者由于動脈壓持續性升高,引發全身小動脈硬化,從而影響組織器官的血液供應,造成各種嚴重的后果,成為高血壓病的并發癥。在高血壓的各種并發癥中,以心、腦、腎的損害最為顯著。
1、腦血管意外 腦血管意外亦稱中風,病勢兇猛,致死率極度高,即使不死,也大多數致殘,是急性腦血管病中最兇猛的一種。高血壓患者血壓越高,中風的發生率越高。高血壓病人都有動脈硬化的病理存在,如腦動脈硬化到一定程度時,再加上一時的激動或過度的興奮,如憤怒、突然事故的發生、劇烈運動等,使血壓急驟升高,腦血管破裂出血,血液便溢入血管周圍的腦組織,此時,病人立即昏迷,傾跌與地,所以俗稱中風。凡高血壓病患者在過度用力、憤怒、情緒激動的誘因下,出現頭暈、頭痛、惡心、麻木、乏力等癥狀,要高度懷疑中風的可能,此時,應立即將病人送往醫院檢查。
2、腎動脈硬化和尿毒癥 高血壓合并腎功能衰竭約占10%。高血壓與腎臟有著密切而復雜的關系,一方面,高血壓引起腎臟損害;另一方面腎臟損害加重高血壓病。高血壓與腎臟損害可相互影響,形成惡性循環。急驟發展的高血壓可引起廣泛的腎小動脈彌漫性病變,導致惡性腎小動脈硬化,從而迅速發展為尿毒癥。
3、高血壓性心臟病 動脈壓持續性升高,增加心臟負擔,形成代償性左心肥厚。高血壓患者并發左心室肥厚時,即形成高血壓性心臟病。該病最終導致心力衰竭。
4、冠心病 血壓變化可引起心肌供氧量和需氧量之間的平穩失調。高血壓患者血壓持續升高,左室后負荷增強,心肌強力增加,心肌耗氧隨之增加,合并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時,冠狀動脈血流儲備功能降低,心肌供氧減少,因此出現心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
◆ 預防高血壓病并發癥四注意:
高血壓病并發癥盡管發病急驟,病情兇險,但并不是不可預防。預防高血壓病并發癥要注意:
1、血壓要控制在一個比較穩定的范圍內。近年來資料表明,只要適當控制高血壓,上述高血壓并發癥的發生率可明顯降低。要使血壓穩定,就要長期服藥。
2、要排除一切危險因素,戒除不良生活習慣。
3、控制食鹽用量,合理膳食結構。
4、堅持體育鍛煉,定期進行健康檢查。
高血壓病的常見臨床表現有哪些?
高血壓病根據起病緩急和病情進展情況,臨床上分緩進型高血壓病和急進型惡性高血壓病兩種。緩進型高血壓病比較多見,約占95%,起病隱匿,病情發展緩慢,病程長達10~20年以上,早期常無任何癥狀,偶爾查體時發現血壓升高,個別患者可突然發生腦出血,此時才被發現高血壓。高血壓往往是收縮壓和舒張壓均高,起初血壓波動較大,易在精神緊張、情緒波動或勞累后增高,去除病因或休息后血壓能降至正常。隨著發展,高血壓經休息不能轉為正常,需要服降壓藥治療,收縮壓明顯升高,常提示動脈硬化。
早期高血壓病人可表現頭痛、頭暈、耳鳴、心悸、眼花、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手腳麻木、疲乏無力、易煩躁等癥狀,這些癥狀多為高級神經功能失調所致,其輕重與血壓增高程度可不一致。
后期血壓常持續在較高水平,并伴有腦、心、腎等靶器官受損的表現。這些器官受損可以是高血壓直接損害造成的,也可以是間接地通過加速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產生而造成的。這些靶器官受損的早期可無癥狀,最后導致功能障礙,甚至發生衰竭。如高血壓引起腦損害后,可引起短暫性腦血管痙攣,使頭痛頭暈加重,一過性失明,半側肢體活動失靈等,持續數分鐘或數小時可以恢復,也可發生腦出血。對心臟的損害先是心臟擴大,后發生左心衰竭,可出現胸悶、氣急、咳嗽等癥狀。當腎臟受損害后,可見夜間尿量增多或小便次數增加,嚴重時發生腎功能衰竭,可有尿少、無尿、食欲不振、惡心等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