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念成疾難耐孤獨 “空巢”老人患上精神病
時間:2012-01-10 15:34來源:求醫網
近年來,老年人精神類疾病患者明顯增多,其中比例最大的就是老年抑郁癥。由于很多兒女疏于和老人溝通,一些老人雖然衣食無憂卻往往在孤獨中度日,長此以往便會出現一些精神癥狀。
52歲的胡阿姨是個典型的“空巢老人”,多年來,子女均外打工,近兩年來,子女們又陸續成家,在外扎根,很少回家。性格原本就比較內向的胡阿姨開始變得很孤僻、不愿意與人來往、脾氣暴躁、偏激、對難得回來一次的子女呈現出敵對情緒。去年,其子女覺得她精神異常,曾帶她到當地精神病院治療,但效果不佳。今年以來,胡阿姨精神異常癥狀加重,拒絕服藥,晚間不眠,經常大吵大鬧,已明顯影響鄰里生活。半個月前,胡阿姨在兒女的陪同下來到三九腦科醫院就診。
入院診斷為精神分裂癥,予以藥物治療、心理干預、工娛治療、電刺激等治療,胡阿姨精神異常癥狀得以控制,睡眠質量明顯提高,好轉出院。
【三九腦科醫院專家點評】
隨著國內人口的老齡化,空巢老人的問題也日漸突出。長期不見兒女的面,老人心里會恐慌、抑郁,緊張,他們常常擔心自己病了沒人照看,又常牽掛著孩子們。長此以往,容易患老年抑郁癥。
據三九腦科醫院心理行為醫學科張延赤主任稱,呈現在“空巢老人”身上的心理問題具有很多共同點。比如有的老人脾氣暴躁、偏激、怪異,對看望自己的子女呈現出敵對情緒,實際上是因為,他過于渴望子女的關愛。這種心理現象產生的原因是,老人年紀大了,身體機能衰退了,越來越感到無助,認為自己不中用了,對自己一天比一天地衰老產生了恐懼心理,由于兒女不在身邊,心情更加抑郁。他呼吁更多人關注老人的精神健康,當子女感到父母越來越嘮叨、難纏,或者重復做一些怪異的動作時,就該引起重視了。即使有的老人愛嘮叨,作兒女的也要將心比心,要理解老人,要知道,“老變小”是正常的心理現象,已經成家立業的兒女常回家陪老人聊聊天,是預防和治療老年人心理疾病的較好藥方。很多老人怕給兒女添麻煩,不會特別要求兒女常回家看看,但這些老人內心深處還是有很多壓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