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中醫院位于泰州市區東城河畔,醫院環境優美、設備精良、服務周到、技術精湛,是國家三級甲等中醫院、南京中醫藥大學泰州附屬醫院。也是衛生部... [ 詳細 ]
中醫食療
時間:2012-11-02 15:22來源:求醫網
提到食物,人們多想到其營養作用。而食物療法,是利用食物進行防病治病,或促進病體康復。“養生之道,莫先于食”, 中醫數千年積累、總結了豐富的食療經驗,《內經》提出“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菜為充,五畜為益,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益精氣”的論點,漢代張仲景在《金匾要略》中收集了很多食治與飲食禁忌。后世更是推出大量深有影響的食療著作,如藥王孫思邈的《千金方》食治專篇,明代醫藥學家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有700多種食物性味歸經,并指出“食物入口,與藥之治病同為一理”的傳統食療理論。
食物療法相比藥物療法較小,毒副作用較小。古語云:三分靠吃藥,七分靠療養,但中醫食療并非無限度地補充營養,而應遵循一定的原則。食物也有偏性,必須根據食物的特點而靈活取舍,選用相應食物合理搭配,以符合人體健康的需要。食物療法多遵循以下原則:
一、 辨證施膳
食療時要根據病情的寒熱虛實,結合病人的體質以相應的治療。如體質側虛寒,則服溫補之品,熱性病證,給予寒涼性質的食療食品治之。食療也應辨病施食,如遺精病宜食蓮子、芡實;消渴病宜食南瓜、山藥;夜盲癥宜食羊肝、豬肝。食物所含有的物質成分,往往決定這種食物對某一種或幾種疾病具有特異性作用。否則,不僅于病無益,反而會加重病情。
在辨證施膳的時候,還必須考慮個人的體質特點。例如形體肥胖之人多痰濕,宜多吃清淡化痰的食品;形體消瘦之人多陰虛血虧津少,宜多吃滋陰生津的食品。春季萬物始動、陽氣發越,此時要少吃肥膩、辛辣之物,以免助陽外泄,應多食清淡之菜蔬、豆類及豆制品;夏季炎熱多雨,宜吃些甘寒、清淡、少油的食品,如綠豆、西瓜、鴨肉等;秋季萬物收斂、燥氣襲人,宜吃些滋潤性質的食品,如乳類、蛋類等;冬季天寒地凍、萬物伏藏,此時最宜吃些溫熱御寒之品,如羊肉、狗肉、干姜等。
二、全面膳食
人體需要的營養素有七大類:礦物質、脂類、蛋白質、維生素、碳水化合物、水和膳食纖維。全面膳食,就是要求飲食多樣化,講究葷素食、主副食之間的合理搭配,不會導致營養素缺乏。
如果一味追求素食,進食谷類、蔬菜類食物,摒棄或限制動物性食品的攝入,久則使蛋白質的供給不足,可引起低蛋白血癥,也影響脂溶性維生素D、維生素E等的吸收,引起一系列癥狀。而效仿的膳食結構模式,大量攝入動物性食品,勢必使某些腫瘤如乳腺癌、前列腺癌、結腸癌、直腸癌等的發病率明顯升高,也使動脈硬化、冠心病、糖尿病、痛風等病的發生增多。此外,亦需注意偏嗜而引發的疾病,如過食辛辣溫熱性食物可產生便秘、消化性潰瘍等。
三、飲食有節
飲食定量,主要強調飲食要有限度,不暴飲暴食,否則會使腸胃功能紊亂,導致疾病的產生。若飲食過量,短時間內突然進食大量食物,勢必加重胃腸負擔,不能及時消化食物,影響營養物質的吸收,從而產生一系列疾病。而進食過少,則脾胃氣血化生乏源,人體生命活動缺乏物質基礎,日久會導致營養不良以及相應病變的發生。因此,飲食有節,食量有度是保證身體健康的重要條件。
我國傳統的進食方法是一日三餐,若不分時間,隨意進食,零食不離口,就會使腸胃長時間工作,得不到休息,以致腸胃消化的正常規律被打破,久而久之可發生脾胃病變。在一日三餐中,歷來主張“早餐好,午餐飽,晚飯少”。 早餐時間,經過一夜的休息,早晨陽氣活動開始旺盛,胃中處于相對空虛狀態,亟需補充營養,以滿足上午的工作需要;午餐時間,處于一日當中,且經半天的勞動,消耗較多,故宜適當多進食,才能彌補損耗,滿足下午勞動工作的需要;晚飯后,一般活動較少,消耗不多,故宜少食,否則常為致病之因。當然,一些夜生活豐富者,晚餐不僅要好,還要加夜宵。
立夏之后,機體的各個組織器官功能日趨活動及夏季人體能量消耗也將逐步增加,此時飲食上更應要注意提高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如魚類、瘦豬肉、雞肉、動物肝臟、蛋黃、牛退席及豆漿類食物。春夏交替是蔬菜淡季,應要多食些黃綠色蔬菜與時今水果,以補充人體內的維生素含量及無機鹽的不足,防止各類疾病的發生,如口腔炎,口角炎,舌炎及其它一些皮膚病。此時也正是各類野菜生長最為旺盛的時候,野菜所含的營養物質普遍高于栽培的蔬菜,也具有更好的食療功效,應不失時機地擇食。
這時可適當飲用綠豆湯、赤豆湯、酸梅湯以及綠茶、菊花茶,防止體內積熱。不宜進食羊肉、狗肉、麻辣火鍋以及辣椒、花椒、胡椒等大辛大熱之品,以防邪熱化火,變發瘡癰癤腫等疾病。
天氣逐漸轉熱,飲食宜清淡,應以易消化、富含維生素的食物為主,大魚大肉、油膩辛辣的食物要少吃。這是因為中醫認為立夏后陽氣上升,天氣逐漸升溫,如果多食油膩易上火的食物,可致內、外皆熱而出現上火的痤瘡、口腔潰瘍、便秘等病癥。立夏以后飲食原則是“春夏養陽”,養陽重在“養心”。
在進入夏季后,更要注意飲食衛生,食物較好現買現吃,并要妥善保存。剩飯剩菜更應要加熱后方能吃,對于腐爛變質的食物應要及時處理掉。對于一些生吃的蔬果更應要清洗干凈,各類食具也應要定期進行消毒。飲食中可適當放些大蒜及醋,養成飯前便后洗手的好習慣,以防消化道疾病從口而入。
熱天以清補、健脾、祛暑化濕為原則。應選擇具有清淡滋陰功效的食品,諸如鴨肉、鯽魚、蝦、瘦肉、食用蕈類(香菇、蘑菇、平菇、銀耳等)、薏米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