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靜安區中心醫院地處靜安區西康路259號,是一所具有80多年歷史的二級甲等綜合性醫院。連續七屆(十四年)榮獲上海市文明單位、上海市衛生... [ 詳細 ]
血管性間歇性跛行的診斷與介入治療
時間:2012-11-04 10:03來源:求醫網
血管性間歇行跛性(Vascular Claudication,Claudication 來自于來拉丁語 claudicare “to limp”)是指由于血管缺血所造成的行走時疼痛,人體自動采取的一種保護動作。原因主要是由于動脈硬化狹窄。在65歲以上的老年人多見,發病率為2%。主要臨床癥狀有:1、小腿腓腸肌在行走時痙攣疼痛;2、髂動脈疾患造成臀部或者大腿部疼痛;3疼痛在站立或者休息數分鐘后緩解(椎管狹窄和椎鍵盤突出正好相反)。
[自然病程]
1、由于側枝血管的形成,約65-70%的患者在相當一段時間內癥狀穩定或者發展。
2、25%的血管間歇性跛行患者需外科或者介入治療
3、截肢概率相對較低,但重度威脅生命的缺血確以1.4%增加,吸煙、糖尿病患者的截肢率為20%。
[診斷及預后評價]
一、病史要點:
1、急性癥狀的發作情況
2、疼痛發作前的行走距離
3、站立情況下是否緩解
二、體格檢查
1、股動脈、腘動脈和足背動脈搏動
2、動脈供血不足的表現:皮溫降低、皮膚蒼白(腿部抬高時)、皮膚潰瘍
3、踝關節指數(ABI):同側踝關節與前臂收縮壓的比值。大于0.9,正常;0.79-0.89為輕度;0.5-0.69位中度;小于0.5為重度;
三、試驗檢查
1、冠狀動脈和頸動脈疾患的檢查、除外
2、功能檢查:多巴胺試驗的EEG、鉈201顯像
3、頸動脈多普勒超聲(40%的患者右顱內交通)
4、糖尿病的相應檢查
[治療]
一、保守治療
1、功能鍛煉 堅持行走30-45分鐘/天,每周至少3次,連續六周;
行走時盡量快,以剛出現明顯疼痛為止;疼痛消失后繼續;
通過行走訓練,能較治療前增加120-180%距離
2、危險因素治療 戒煙;降血脂治療;抗高血壓治療
3、藥物治療 阿斯匹林和噻氯匹定
可可堿-20%患者治療后出現緩解
二、介入治療
1、診斷性造影 明確血管性間歇性跛行的存在
2、 血管再通 主/髂動脈疾患
吸煙、糖尿病、多血管疾患,低踝關節指數
3、內科治療 重度的脛部血管疾患
4、主/髂動脈疾患的PTA和Stent治療
成功率90%;2年通暢率73%,并發癥14%,死亡率1%;
5、股動脈和腘動脈
PTA:長期內科治療無效,單法、局限性病灶
禁忌癥:病灶長度大于10cm,同時有脛部血管疾患
Stent:短的、局限性病灶
溶栓治療:兩周的血管閉塞
外科治療:重度/長期的血管性間歇跛行;人造血管的5年通暢率:股動脈和腘動脈50-75%,脛部血管14-67%;手術死亡率1.7-3.5%,并發癥:10%,恢復時間:4周左右;
6、脛部血管 需長期的內科治療,
外科治療通暢率低,增加截肢危險性
7、PTA要點:大血管/血流較大的血管;長度小于7.0cm;閉塞血管長度:股淺動脈小于10cm;髂動脈小于5.0cm;脛部血管小于2.0cm;
狹窄后閉塞需行溶栓治療;
患者無糖尿病;缺血癥狀中重度(無壞詛出現),非骨性壓迫所致
8、外科治療要點:長而彌漫性呈偏心性病變;狹窄長度大于10cm閉塞血管長度:股淺動脈大于10cm;髂動脈大于5.0cm;脛部血管大于2.0cm;
并發動脈瘤(相對);脛部血管閉塞性病變;動脈粥樣硬化栓子所致(相對)
三、間歇性跛行治療要點
1、 間歇性跛行是系統性動脈粥樣硬化的標志,患者應進行全面系統的心血管檢查;
2、 治療是綜合治療,包括功能鍛煉、藥物治療、介入治療和外科治療。
3、 局限性主/髂動脈疾患可采用PTA和Stent治療,病灶長而彌漫性呈偏心性病變;狹窄長度大于10cm閉塞血管長度
4、 股動脈和腘動脈以下的疾患應長期綜合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