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城市第二人民醫院暨鹽城市腫瘤醫院,是一所以腫瘤、肝病、肺病等為專科特色的綜合性醫院,是江蘇省腫瘤醫院鹽城協作中心、鹽城市腫瘤防治研究所。... [ 詳細 ]
高蛋白飲食是年輕人患腸癌“元兇”
時間:2012-11-02 18:00來源:求醫網
在國內很多大城市,腸癌年發病率都已達到甚至超過西方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成為僅次于肺癌的第二大高發惡性腫瘤。“我國腸癌患者有個特征,發病年齡比歐美國家提前約十年,青年患者比歐美多見。”專家表示,“西方人的腸癌發病率比東方人高,就是因為其高脂肪、高蛋白、低膳食纖維的飲食,而城市居民受西方飲食習慣影響較大。”
據最新統計資料,我國現在每年約有新發腸癌病例13萬,長江下游與東南沿海的江蘇、浙江、上海、福建等地區是腸癌高發區。隨著新發腸癌病例的迅速增加,腸癌不再僅僅局限于中老年人,而是漸呈年輕化趨勢,30歲以下腸癌患者大約占到了患病總數的12%。而腸癌患者中又以直腸癌比例最大,約占腸癌中的60%-70%。
高蛋白飲食是年輕人患腸癌“元兇”
高蛋白、高脂肪飲食容易誘發便秘,在腸道里蛋白質、脂肪不完全分解會產生很多毒素,在體內時間越長,危害越大,并降低腸道的毒素排出效率,一旦毒素累積過量,就會通過腸壁進入血液,不但危害全身,最接近毒素的腸壁細胞還將不可避免地發生炎癥,直至發展到腸癌。
據最新調查數據顯示,我國每年新增13萬腸癌病例,患者呈年輕化發展趨勢,原本是老年人多發的腸癌已纏上年輕人群,這也和他們喜肉厭菜的飲食有關,再加上年輕人本身新陳代謝旺盛,一旦患病,癌細胞發展病變的速度會比中老年人快得多。
忽視早期癥狀 腸癌常被“拖”出來
同時,腸癌也是拖出來的病。因為腸癌的一些初期癥狀如便血、腹痛等,大多數人經歷時都不會加以重視,甚至歸結為痔瘡而簡單地自己買藥治療。
“這等于在慢性自殺。由于腸癌早期的癥狀并不明顯,也常會出現便血、腹痛等癥狀,和痔瘡的癥狀很相似,確實容易誤診,因此及時就診是早期防治的重要措施。據國內肛腸病研究院調查數據顯示,臨床上80%的腸癌患者早期都曾被誤診為痔瘡、腸炎等疾病。”專家提醒。
大量研究結果顯示,I-II期腸癌患者接受手術治療后5年的生存率可達75%-90%以上,而III期患者5年生存率卻多在50%以下,IV期患者5年生存率則不到10%——因此越早治療才會有越高的生存率。“腸癌真正的危險性不是癌本身,而是它的轉移和復發,一旦轉移到肝臟,適應手術的成功率就很低了。”
專家提醒,一旦發現有便血、便秘、腹脹、肛門墜脹、便痛、肛門或肛周疼痛、有異物感、有腫塊突起以及肛腸疾病久治不愈、手術后復發等情況,一定要及時到專業肛腸醫院就診治療,做個肛腸鏡檢查結合簡單的直腸指檢就可判斷是否腸癌。
每天吃紅肉類應少于80克有利于防腸癌
“平時吃肉較多或已有腸道疾病的人,要預防腸癌,應注意:每天吃紅肉類應少于80克建議選擇魚類禽類或非家禽動物代替畜肉;每日攝取充足的蔬菜和水果,蔬菜每天應在400-800克,水果每天最少2-3種,250克,早餐也應吃一定量的蔬菜和水果。”專家建議。
此外,以下食物也都是很適合的——
飲食中的抗氧化劑具有防癌作用,像維生素A、類胡蘿卜素、維生素C、維生素E等都是抗氧化營養素。
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動物肝臟、蛋黃及牛奶。
富含類胡蘿卜素的食物:深綠色蔬菜中的胡蘿卜素和類胡蘿卜素。
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新鮮的蔬菜和水果。
微量元素硒有加強免疫功能防癌作用,吃含硒豐富的食物有蘑菇、大蒜、蘆筍、大豆奶和奶制品。鈣也可減少結腸癌和直腸癌的風險。
早期發現對于腸癌的治療非常重要,有腫瘤家族史,喜食高蛋白、高脂肪、不喜歡蔬菜高纖維素的飲食者,有慢性潰瘍性結腸炎以及經常出現便血的人是腸癌高危人群,一定要定期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