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是一所滬上的百年老院,三級甲等綜合性中醫院、位列上海十大綜合性醫院之一、國內示范中醫院。1984—2010年十四... [ 詳細 ]
醫院特色更多>
- 暫無內容
東院普外科成功救治兩例罕見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
時間:2012-11-03 16:03來源:求醫網
命懸一線 生死相搏
近日,我東院普外科連續收治了兩例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患者,經積極搶救均成功獲救,痊愈出院。
例1.患者男性,33歲,因便血一次,呈暗紅色,擬“下消化道出血”來院急診。留觀期間又反復多次便血,量多,呈鮮紅色。隨后出現休克癥狀:面色蒼白,手足濕冷,血壓驟降,心跳快至180次∕分以上。經積極輸血輸液等抗休克治療病情仍未好轉。收入外科ICU病房又出現嘔血。發病數小時后送手術室急行剖腹探查。術中見胃腸道內有大量積血。胃鏡檢查胃及十二指腸均未見明顯出血病灶。此時患者血色素檢測不出,生命垂危。經反復探查后終于發現患者近端空腸表面有一處約綠豆大小之隆起病灶,色紫暗。在病灶旁切開腸壁,即見該處空腸粘膜上有一動脈搏動性出血灶,直徑約2mm,將該病灶作局部切除后,出血即止。術后患者獲救。恢復良好,無并發癥。輸血總量達ml。術后病理報告為:血管畸形,符合血管瘤診斷。
例2.患者男性,76歲,因柏油樣大便擬“上消化道出血”,入院內科。發病前曾有服用消炎止痛類藥物激素病史。住院期間胃鏡檢查提示“十二指腸球部潰瘍伴出血痂”。后因再次出現便血伴嘔血,病情加重。內科治療病情無好轉,予以急診手術。術中探查發現除十二指腸球部潰瘍外,經檢查未見明顯胃腸道出血現象,作胃大部切除、胃十二指腸吻合術。手術順利。術后返回病房四小時后,患者胃管內發現有少量鮮血,經輸血、止血等治療措施后,血色素未見上升,血壓不穩定。再次手術探查及術中胃鏡反復檢查,未見殘胃及胃腸吻合口出血情況。近端空腸內有較多積血。將胃鏡插入十二指腸內檢查見降段十二指腸乳頭開口處附近腸粘膜上有糜爛,為少量毛細血管持續狀出血,色鮮紅。予以十二指腸前壁切開,縫扎出血病灶后出血停止。并改作胃空腸吻合、十二指腸造瘺術,術后患者轉危為安,未見再出血,康復出院。
分析上述兩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均為臨床較為罕見的急性大出血病例。據文獻報告,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臨床上較為常見,多數見于胃十二指腸病變,發生于空腸較為罕見。前一例患者系空腸上段血管畸形,動脈破裂出血。其出血急驟量大,來勢兇猛,如搶救不及時,病灶不能盡早發現,患者很可能因出血性休克而致死。后一例患者其出血部位隱蔽,臨床檢查往往難以發現,雖出血量不大,但出血持續,且在發生休克后患者因心搏出量銳減,出血可暫時停止或出血不明顯而無法發現。這給手術帶來很大困難。通過上述兩例消化道大出血搶救成功事例,我們深切感到術前詳盡的病史詢問及術中耐心細致的探查十分重要。尤其是在非手術治療無效、需急診手術時,各科室的協同配合(如內鏡室、檢驗及麻醉科的大力支持)對搶救成功甚為關鍵。特別是在目前血源緊張,醫患關系矛盾突出的前提下,如何做好應對此類患者的搶救,今后仍然是需要我們面臨的一門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