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市精神衛生中心于2002年11月由原市民政局下屬同仁醫院和市衛生局下屬七院成功組建,是一所集精神疾病臨床、教學、科研、防治、康復為一體... [ 詳細 ]
無錫建成省內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康復醫院
時間:2012-11-05 17:03來源:求醫網
無錫同仁康復醫院系江蘇省衛生廳、無錫市編辦批準設置的公益性事業類單位,隸屬無錫市醫院管理中心,與無錫市精神衛生中心暫實行“兩塊牌子、一 套班子”管理。該院開放床位480張,建筑面積28000平方米,2011年7月開業以來,按照“獨立設置、自主運行、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的模式良性運行,是目前省內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康復醫院,成為了國內康復醫學界一支極具發展潛力的新軍。
一、把握機遇,精心謀劃,有序推進建設工作。
醫院的建立是中德兩國《關于在德中經濟技術合作論壇框架下開展醫藥經濟和生物技術合作的框架協議》中確定的“康復醫學”合作項目內容。根據該“框架協議”,在德中衛生組織的積極努力下,無錫市政府與德方簽訂了融資技術的合作協議,康復醫院項目由無錫市醫院管理中心直屬的無錫市精神衛生中心承擔。該項目是市委、市政府關注民生、為民辦實事,著力構建和諧無錫的重要內容之一,經市編辦批準,機構設置為市醫院管理中心下屬社會公益類全民事業類單位,市精神衛生中心深感責任重大,在各級領導的關心支持下,把握機會、勇于擔當、精心謀劃、創新工作,醫院基本建設于2009年12月全部竣工,聘請國際神經康復協會副主席、德國神經康復協會主席、柏林洪堡大學夏里特醫學部附屬醫院院長Mauritz教授和國際物理與康復醫學學會副主席、國內康復醫學會常務副會長勵建安教授為技術顧問。
二、瞄準契機,多方爭取,積極推進開業進程。
有統計資料顯示,我國有8300多萬殘疾人,涉及2.6億家庭人口,平均每五個家庭有一位殘疾人;就中風而言,我國每15秒就有1人中風,國內每年新發腦卒中超過200萬人,因腦卒中而死亡的約150萬人,有約3/4患者留下偏癱、失語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嚴重威脅生命質量。而今隨著康復醫學技術的發展,一些腦中風患者經康復后,第一年末約60%可達到日常生活活動自理,20%需要一定幫助,15%需要較多幫助,僅5%需要全部幫助;且30%在工作年齡的患者,病后康復一年便可恢復工作。國家《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提出“注重預防、治療、康復三者的結合”的原則,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康復醫療服務需求,全面加強康復醫療服務能力建設。
該院瞄準康復醫學發展契機,主動適應,多方爭取,全面合作。一是本著資源共享,優勢互補,雙贏共利的原則,2010年3月起,與江蘇省人民醫院康復醫學科在康復醫學臨床、科研、新技術、新項目引進、康復市場拓展等方面進行密切合作。如省人醫康復醫學科定期選派具有研究生以上學歷、副高以上職稱,并在康復醫學領域有較高造詣的學科帶頭人、康復醫學專家和康復治療師來該院指導臨床工作,并坐診專家門診等。二是緊抓國內康復醫學會江蘇康復醫學培訓中心遷址該院的契機,加快康復醫學人才和師資力量的培訓和提升,加強與各地康復醫學專家、學者的交流,提升建設內涵和技術水平。自2010年9月15日培訓中心遷址該院以來,已成功舉辦了三期各為期三個月的康復醫學培訓班(2012年國內康復醫學春季培訓班正在進行中),來自各地國內180余名學員參加了培訓,反響良好,積累了豐富的辦學經驗。三是爭取各種機會,積極投身康復醫學建設謀劃。如2010年承辦由衛生部醫政司主辦的“國內康復醫院發展研討會”,參與承辦 “2010年江蘇省物理醫學與康復醫學學術會議”、首屆ICF康復臨床應用高級培訓班、江蘇省康復醫學十二五規劃研討會、第六屆實用康復醫學論壇現代運動功能訓練論壇培訓班,參加“首屆國內康復教育學術大會暨康復醫師論壇”、“第二屆國內脊髓損傷治療與康復學術研討會”、“第五屆實用康復醫學論壇”并作專題演講等,進一步開闊思路、加強交流、提升內涵和優秀度。
醫院于2011年7月1日正式開業,國內殘聯副主席、國內殘疾人福利基金會理事長湯小泉,時任國內醫院協會會長、原衛生部副部長曹榮桂,省衛生廳副廳長黃祖瑚,市政府副市長華博雅,南京醫科大學副校長王心如,省人民醫院院長王虹,市衛生局局長謝壽坤、市醫院管理中心主任、黨委書記陳衛平和國際物理與康復醫學學會副主席勵建安等領導親臨現場并為康復醫院開業剪彩。次日,來錫參加該院承辦的國內第五屆康復論壇的國內醫師協會會長殷大奎特地前往醫院考察指導。
三、抓住契點,科學規劃,著力推進內涵建設。
衛生部《“十二五”時期康復醫療工作指導意見》中提出,在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宏觀調整醫療資源的同時,同步開展建立完善康復醫療服務體系試點工作,無錫被列入“國內康復醫學體系建設試點城市”,該院緊抓機遇、主動擔當、科學規劃,明確“區域性研究型綜合性康復教學醫院”的建設目標,著力加強醫院內涵質量建設。
一是依托省人民醫院康復醫學科的技術支撐,按學科建設要求,進行康復設備、基建項目的再設計與改造,功能布局與流程的確立等。二是加快人才培養與引進。如建立人才引進及培養院科二級責任聯動機制,積極構建梯次有序的人才梯隊。三是加強交流與合作,積極構建各種學術平臺。目前醫院配備上、下肢康復訓練機器人、智能動作感知訓練工作臺測評系統、步態分析儀、多關節等速治療儀等國際先進康復設備;擁有中高級以上衛技人員18名,其中博士后1名,博士1名,碩士16名;設有臨床康復部、綜合內科、康復治療部、康復工程部、康復醫學教研室,主要開展腦中風、腦外傷后康復,骨關節與運動損傷康復,工傷評定和職業康復,孤獨癥兒童康復,心血管病、糖尿病、呼吸系統疾病等臟器病的康復等;已成為華西醫科大學、香港理工大學的臨床教學基地,建立了中德合作神經康復培訓中心,被衛生部納入國家康復醫學體系建設重點聯系單位,康復醫學科成為無錫市臨床重點??平ㄔO單位,在江蘇省首屆康復治療師技能大賽中榮獲團體優勝獎。
為進一步拓展服務內涵,搶抓康復醫學發展先機,促進醫院二期項目建設,按照科學發展觀要求,醫院在實踐中探索,目前正積極爭創江蘇省工傷康復定點醫療機構,努力構建亞洲地區優秀的、以腦神經和肢體康復為主體的、治療康復一體化的康復醫療服務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