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市第一中心醫院是一所歷史文化久遠深厚的老牌醫院。醫院組建于1959年7月,院址前身為河北醫學院附屬醫院舊址。人員來源于1886年建院的... [ 詳細 ]
治療中樞神經損傷
時間:2012-11-05 19:43來源:求醫網
中樞神經損傷是致殘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帶來較大的社會和經濟負擔,其中腦卒中、腦外傷和小兒腦癱為最常見的損傷原因。隨著醫療衛生的發展,中樞神經損傷急性期的治療已取得較大進展,患者急性期的死亡率大大降低,但隨之而來的是致殘率的相對上升。我國現有的400多萬腦卒中幸存者中,患有殘疾的比例高達75%,其中的40%為嚴重殘疾。雖然腦外傷的總體死亡率已經由30年前的50%降低到目前的30%左右,在存活的輕度患者中有10%會遺留長期的殘疾,中、重度患者中這一比例高達到66%和100%。腦癱是導致兒童殘疾的重要病因,發達國家腦癱的發病率為2‰,其中36%患兒是痙攣性偏癱,患者成人后大多會遺留嚴重的肢體功能障礙。我國0~6歲兒童腦癱患病率為1.86‰,估計國內有31萬腦癱患兒,每年約新增4.6萬人,且大多數伴有中樞性運動障礙和姿勢異常。
因此,中樞神經損傷后肢體功能障礙,尤其是上肢運動功能障礙,不僅使患者生活質量低下、喪失勞動力,而且也給國家和家庭帶來巨大負擔?;謴椭袠猩窠洆p傷后的運動功能,尤其是上肢運動功能,使患者能夠生活自理、重返社會,具有重大意義,而這也一直是困擾廣大臨床醫師們的一道棘手難題。
中樞神經損傷后恢復肢體功能的國內外治療現狀
目前,中樞神經損傷臨床常用的康復手段包括強制誘發運動作業治療和機器輔助的運動作業治療等,但康復理療的作用十分有限。而現有的一些傳統的手術方法效果亦比較局限,往往只能改善一些外形,而無法改善患肢的功能。其它如促進新生神經元的相關研究包括神經營養因子和干細胞移植治療等可能具有一定前景,但是目前仍處于實驗室的研究中。
既往大量研究表明中樞神經損傷后病灶周圍甚至對側大腦皮層能出現功能重組,獲得對癱瘓肢體的控制,尤其在受損側半球損傷范圍比較廣泛、程度較嚴重、患側殘存皮層不足以代償喪失的功能的時候,健側半球代償性重組便是患肢功能恢復的重要來源。國內外大量臨床及基礎研究驗證了這一功能重組模式在患肢功能恢復中的作用,他們發現健側運動皮層的興奮對于慢性腦卒中偏癱患者的肢體功能恢復有重要的代償意義,涉及的區域包括初級運動皮層和運動前區?;谏鲜霭l現,增強健側大腦皮層代償功能將成為改善中樞損傷后慢性期患肢功能的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