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遼寧省中醫藥研究院)創建于1978年,毗鄰風光秀麗、空氣清新的世界文化遺產北陵公園,是一所集醫療、科研、教學、康復... [ 詳細 ]
心肺復蘇持續90分鐘成功病例
時間:2012-11-07 14:22來源:求醫網
病例介紹:患者侯明春,女,35歲,于年01月01日晚22時10分突然出現全身抽搐,神志不清,煩躁不安,面頰發紅,雙目上視,喉中可聞及痰鳴音,予按壓人中、合谷穴。約3分鐘后患者突然出現窒息,大動脈搏動摸不清,意識喪失,面色蒼白,口唇青紫,壓眶反射及角膜反射消失。立即施行CPR持續不間斷徒手胸外心臟按壓,并予開口器撐開口腔、夾出后墜舌頭、吸痰、吸氧、心電血壓血氧監護。3分鐘后患者出現深大呼吸,面色轉紅。22時25分患者再次出現面色青紫,口唇發紺,呼吸停止,雙瞳孔擴大,直徑5mm,對光反射消失,壓眶反射消失,頸動脈搏動消失,心音聽不到,BP:0mmHg,,迅速開放靜脈通路,給予副腎、多巴胺、阿托品、可拉明、洛貝林等藥物搶救,并分別于心臟驟停后5min、15min、25min、45min時予電除顫200焦耳。同時請醫療總值班及二線到場參與搶救。
麻醉科到場后氣管插管成功并予人工氣囊輔助通氣,約16次/分。蘇顯紅主任、焦富英主任、周文波主任、喬世舉主任及于主任到場參與搶救。蘇顯紅主任指示:目前予患者心肺復蘇術已1小時余,腦細胞缺氧,腦功能有一定成程度損傷,給予冰帽物理降溫以腦保護。因患者較年輕,仍有心肺復蘇成功的可能,繼續施行CPR,并與琥珀酸鈉、安定以鎮靜,防止抽搐。23時40分心電監護示:竇性心律,律齊,HR:140次/分,BP:98/60mmHg。口唇、面色恢復紅潤,雙瞳孔等大正圓,直徑約4mm,對光反射遲鈍,可觸及頸動脈搏動,搶救成功,轉入ICU病房。時患者仍處于昏迷狀態,問話無反應,氣管插管連接呼吸機輔助呼吸中(A/C模式),呼出潮氣量:525ml;頻率:16次/分;吸呼比:1:2;峰值壓力:20cmH2O,吸入氧濃度:30%。化驗回報:血常規:WBC:33.2×109/L,NEUT%:72.2%;BUN:5.4mmol/L,Cr:125U/L,CK:973U/L,CK-MB:261U/L,肌鈣蛋白:0.97ng/ml。予維持血壓、腦復蘇、營養心肌、抗感染及營養支持等治療。經積極有效對癥治療,患者病情逐漸好轉,4天后復查血常規白細胞及心肌酶譜等均有明顯好轉,說明患者感染得到控制,心肌損傷得到恢復。并且問話有正確反應,四肢存在有目的性的自主活動。雙瞳孔等大正圓,直徑3mm,對光反射靈敏,壓眶反射存在。
通常臨床上心肺復蘇30分鐘以上檢查病人瞳孔散大或固定、對光反射消失、呼吸仍未恢復、深反射活動消失、心電圖成直線即終止心肺復蘇。有研究證明,在不可逆的損害發生之前對正常體溫下循環、呼吸停止所致的完全性缺血心臟可耐受15-20分鐘,腦可耐受22分鐘。因此有學者提出對部分心臟驟停的患者,通過適當延長心肺復蘇的時間(超長心肺復蘇),可成功挽救患者生命。臨床關于超長心肺復蘇成功病例報道中,特殊原因造成的心臟驟停較多,如溺水、低溫、藥物中毒等。本例患者年輕女性,平素身體健康,無基礎疾病,在院內突發心臟呼吸驟停,黃金時間內及時進行CPR搶救治療90分鐘,其間反復電除顫四次,最后復蘇成功。在心肺復蘇同時,及時給與了頭部冰帽物理降溫,防治腦水腫,降低腦細胞的代謝,減少其耗氧量,提高了細胞對缺氧的耐受性;并配合了甘露醇降顱壓及清除自由基,也為患者腦功能的恢復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