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規劃用地287.7畝,一期建筑面積22.38萬平方米、開放床位1680張,二期再增12.21萬平方米、增開床位800張,設備先進,環境... [ 詳細 ]
風濕病生物治療新時代
時間:2012-11-07 14:14來源:求醫網
免疫及生物治療是風濕病基礎和臨床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也是近年來進展最快的研究領域之一。21世紀以來,生物治療的出現是風濕性疾病治療的重要里程碑,開拓了風濕性疾病治療的新紀元。雖然風濕性疾病的發病機制迄今仍不十分清楚,但T、B細胞活化及細胞因子的產生在免疫病理中的作用已有共識,國內外的免疫及風濕病學家都在探討生物制劑及其直接針對其發病機制治療的新方法。隨著對免疫及炎癥機制在風濕病發病中作用的深入研究,生物及免疫治療已成風濕病治療的熱點與亮點,為類風濕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銀屑病、銀屑病性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等風濕病提供了新的治療方法。生物治療技術主要包括細胞因子藥物、治療性抗體、重組可溶性受體、基因藥物、寡核昔酸藥物、基因治療、細胞治療等,其中,細胞因子藥物、治療性抗體、重組可溶性受體的研究與開發是生物治療領域最為成功的領域。目前,已有重組細胞因子、藥物治療性抗體、重組可溶性受體進入臨床,成為臨床上某些疑難病癥的優選藥物。在風濕病領域,生物治療已獲得廣泛的應用,年類克在、美國上市以來,已有120萬的患者已經使用和正在中,已有數個生物治療藥物被美國FDA批準用于風濕病的治療,數十種生物治療藥物在國內外進行臨床實驗,在未來幾年里,這些生物制劑已經成為和正在成為風濕性疾病治療的新一代藥物。
基于疾病發病機制中不同環節的特異生物治療,試圖特異性地遏制異常的免疫反應而不傷及正常的抗致病微生物免疫,也就是真正意義上的靶向治療,對各種風濕病如類風濕關節炎(Rheumatioid Arthritis,RA)、銀屑病關節炎(Psoriatic Arthritis,PsA)和強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的治療產生了重大影響。靶向治療領域的進展也顯示出對系統性紅斑狼瘡(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和血管炎等其他疾病的治療潛力。
生物制劑大致可以按照靶向的自身免疫和炎癥反應的成分而分為幾類。例如,針對細胞因子如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IL-1)等;針對T 淋巴細胞靶位點,如T細胞協同刺激分子CTLA4等;針對細胞與細胞間和細胞與細胞基質間相互作用,包括趨化因子、整合素和細胞黏附分子等;針對B淋巴細胞,如CD20、B淋巴細胞刺激因子等;以及活化凋亡通路、減少炎癥介導的組織損傷、拮抗補體和Fc受體等。
然而,目前使用的生物制劑在效果和毒性方面也有一定局限性,新的生物治療也受副作用的限制。由于許多治療靶點在正常組織和免疫自穩中起到重要作用,阻斷相應的活性的后果可能無法預料是否有害。因此,應在臨床試驗和上市后監測中保持警惕,監測改變免疫反應和炎癥反應導致的潛在性和無法預料的毒性反應和并發癥。(風濕免疫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