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嶺市中醫院創建于1953年,是一所融醫療、教育、科研為一體的三級中醫綜合性醫院,是浙江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醫院是國家級中醫重點專科——推... [ 詳細 ]
夏季謹防傷暑
時間:2012-11-07 19:08來源:求醫網
天氣炎熱,人們常因怕熱貪涼而患上感冒,即中醫所說的“傷暑”,其表現除了一般的感冒癥狀外,還有心煩、口渴、汗出、胸悶、惡心等現象。
本病的發生,多因人體正氣不足,暑熱或暑濕穢濁之邪乘虛侵襲而為病。中醫認為,傷暑有陰暑、陽暑之分,陰暑即傷暑,陽暑即中暑;陰暑癥狀較輕,類似夏季感冒;陽暑病情較重。明代張景岳謂:“暑月受寒,故名陰暑,即外感傷寒也。暑月受熱,故名陽暑?!爆F根據暑邪入侵的深淺不同,病情輕重不同,將陰暑陽暑進行分證辨治。
陰暑 靜而得之為陰暑,即傷暑也。當暑之時,人們畏暑貪涼,不避寒氣,或于深堂大廈中,或于風地樹蔭下,睡眠時電風扇強吹,或空調溫度過低,或夜晚在陽臺、巷頭、路邊乘涼過久,以致寒邪襲于肌表,熱閉于內,陽氣不得發而致病??梢姲l熱頭痛、惡寒無汗、身形拘急、肢節疼痛、胸悶不暢、不思飲食,且舌苔白膩,脈濡數。
治療以解表清暑的方法,藥用藿香10克,厚樸10克,佩蘭10克,炒扁豆10克,滑石(包)10克,雙花10克,連翹10克,鮮生姜3片,水煎服。每日1劑,每劑煎2次,早晚分服。若惡心嘔吐,加竹茹、制半夏、陳皮各10克,以和胃止嘔;無汗加香薷10克,薄荷6克,以解表發汗;大便溏瀉,加神曲15克,炒蒼術10克,以健脾止瀉。
陽暑 動而得之為陽暑,即中暑也。暑日當空,長途遠行,或于田野烈日下勞動,或高溫環境工作,時間較長,感受暑邪熱毒。突然出現頭暈胸悶、高熱汗出、體若燔炭、面紅目赤、煩躁不安、大渴大汗、喘促氣粗,且舌紅苔黃少津,脈洪數等。
治療以清熱解暑的方法。藥用生石膏50克(先煎),知母10克,鮮蘆根30克,竹葉心10克,生地30克,荷葉一張,西瓜皮一塊,生甘草8 克,水煎服。每日煎服2劑。如熱極生風、四肢抽搐者,加鉤藤(后下)、地龍、菊花各10克,以熄風止痙;必要時,加用羚羊角粉沖服;神志昏迷者,用牛黃清心丸或紫雪丹、牛黃丸等,以醒腦開竅;如熱盛傷津,出現舌紅、口干、多汗,用沙參、麥冬、五味子、太子參各10克,以益氣養陰;如出現面唇青紫、肢冷脈微者,可用參附湯救逆固脫。病情嚴重者,需中西醫結合治療。
當然,中醫素有春夏養陽之說,夏天飲用生冷苦寒食物、藥物也要適度,否則會傷害脾胃或損傷人體陽氣。(林信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