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州中醫院位于風景秀麗的劍江河畔,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首府所在地都勻市中心。都勻市是貴州歷史名城、國內優秀旅游城市之一,周圍綠樹蔥蔥,群... [ 詳細 ]
我國高血壓防控工作有關情況
時間:2012-11-08 14:10來源:求醫網
一、我國高血壓及其危險因素流行狀況
伴隨著我國工業化、城鎮化、老齡化進程加快,我國高血壓患病率從1959年的5.9%上升到2002年的18.8%,估計我國現有2億高血壓病人。高血壓是心臟病、腦卒中、腎臟病和糖尿病發病和死亡的最大的危險因素,心腦血管病死亡已占我國總死亡構成的41%,每年200萬人死亡與高血壓有關,高血壓已成為重要公共衛生問題。
高血壓發生的主要危險因素是高鹽飲食、超重/肥胖、過量飲酒和長期過度精神緊張。我國現有超重2億人,肥胖6千萬人,人均每日食鹽攝入量為12克。我國居民的高血壓知曉率、治療率和控制率仍處于較低水平。
二、我國高血壓防控工作開展情況
(一)掌握流行狀況。
我國先后于1959年、1979年、1991年和2002年分別進行四次國內大規模人群高血壓調查,掌握了我國居民高血壓患病率的持續增長態勢,人群高血壓防治的知曉率、治療率及控制率狀況,為我國衛生政策和高血壓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了科學依據。
2012年,國家心血管病中心組織開展我國第五次國內高血壓及相關疾病抽樣調查。計劃在國內31個省市抽樣調查15歲以上居民50萬人,目前調查已正式啟動實施,計劃于2015年完成。
(二)組建國家心血管病中心,加強心血管病綜合防治體系能力建設。
2004年,我部依托國內醫學科學院阜外心血管病醫院建立了衛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在此基礎上,2009年11月,中編辦批準成立國家心血管病中心,標志著我國在心血管病綜合防控體系建設上邁出了關鍵性一步。目前該中心正在組建過程中,各地也依托省級心血管病防治辦公室,通過開展高血壓規范化管理等工作,加強培訓和現場指導,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防控心血管病的能力和水平。
(三)社區人群防治取得寶貴經驗。
2005年起,在23個省(區、市)逐步開展國內社區高血壓規范化管理工作,旨在推動社區開展高血壓規范化管理,改善血壓的控制狀況,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率和死亡率。目前項目已管理高血壓患者57萬,并取得明顯成效,參與項目的患者干預管理滿1年時,血壓控制率達到60-70%。
2009年起,我國啟動實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由基層醫療機構免費為群眾提供建立健康檔案、高血壓患者管理等公共衛生服務,對確診的高血壓患者進行登記管理并每年隨訪4次。截至2012年6月底,國內共管理高血壓患者6612.6萬人。
2011年,國家心血管病中心在北京試點開展了功能社區職業人群以高血壓預防與控制為重點的心血管病健康管理服務,開發了多項針對職業人群高血壓防治的適宜技術,以提高職業人群高血壓規范管理水平。目前項目工作已經進入中期評估階段。
(四)防治指南和技術規范獲得推廣應用。
我國于1999年制定了《國內高血壓防治指南》(以下簡稱《指南》),并于2005年和2010年兩次對《指南》進行修訂,依據《指南》的基本原則和要求,制訂基層高血壓防治手冊和技術規范并對國內二三級醫院醫生進行培訓,對我國高血壓臨床實踐和社區防治發揮了極大的推動作用。2009年,我部組織制訂了《國內高血壓防治指南》(基層版),免費向10萬名基層醫生發放,并對其開展教育培訓工作,以提高基層醫生防控高血壓水平。自2005年起,國家心血管病中心每年均編輯出版《國內心血管病年報》,跟蹤國內外心血管病臨床研究重大進展。2012年,國家心血管病中心組織制訂我國首部《血壓測量指南》,為血壓測量規范化提供指導。
(五)開展健康教育,提高群眾知識水平和防治意識。
為加強高血壓防治宣傳,1998年衛生部將每年10月8日定為“國內高血壓日”,至今已有14年,每年確定一個宣傳主題,積極開展宣傳活動。通過高血壓防治宣傳行動,逐漸創立起有利于高血壓人群防治的社區支持性環境,提高了群眾有關高血壓防治的知識和意識。
三、今后高血壓防控工作展望
(一)2012年5月,我部會同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等15個部門聯合印發了《慢性病防治工作規劃(2012-2015年)》(以下簡稱《規劃》),明確提出到2015年,35歲以上成人血壓知曉率達到70%,高血壓患者規范管理率達到40%,管理人群血壓控制率達到60%的目標。
(二)制訂《規劃》實施方案,通過開展基層高血壓規范管理、重點地區減鹽、推廣維持體重適宜技術等工作,切實落實《規劃》提出的目標。
(三)繼續加強高血壓及心腦血管疾病監測評估工作,及時掌握我國人群高血壓患病情況。通過擴大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內容和覆蓋人群,加強對高血壓高危人群的管理,進行定期監測與隨訪,實施有針對性的干預,有效降低發病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