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中醫院建院于1978年,坐落于六安市人民路中段。30多年來,醫院始終保持鮮明的中醫和中西醫結合的特色,是國家“三級甲等中醫院”、“安徽省... [ 詳細 ]
我院針推Ⅱ科黃川答患者問:
時間:2012-11-08 16:55來源:求醫網
什么是腰椎間盤突出癥?
答:腰椎間盤突出癥,亦稱為髓核突出(或脫出),或腰椎間盤纖維環破裂癥,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腰腿痛。本病主要是由于腰椎間盤各部分(髓核、纖維環及軟骨),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變后,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椎間盤的纖維環破裂,髓核組織從破裂之處突出(或脫出)于后方或椎管內,導致相鄰的組織,如脊神經根、脊髓等遭受刺激或壓迫,從而產生腰部疼痛,一側下肢或雙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臨床癥狀。 好發于青壯年,其中約有80%發生在20~40歲之間,且男性多于女性。
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表現是什么?
答: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典型癥狀是腰痛及腿部放射性疼痛。但根據個體的不同癥狀也因人而異。主要有以下幾個癥狀:
(1)腰痛:95%以上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有此癥狀。患者自覺腰部持續性鈍痛,平臥位減輕,站立或坐位則加劇,一般情況下尚可忍受,腰部可適度活動或慢步行走,另一種為突發的腰部痙攣樣劇痛,難以忍受,需臥床位息,嚴重影響生活和工作。
(2)下肢放射痛:80%患者出現此癥,表現為由腰部至大腿及小腿后側的放射性刺痛或麻木感,直達足底部。重者可為由腰至足部的電擊樣劇痛,且多伴有麻木感。疼痛輕者可行走,呈跛行狀態;重者需臥床休息。
(3)下肢麻木、冷感及間歇性跛行:下肢麻木多與疼痛伴發,少數患者可表現為單純麻木,有少數患者自覺下肢發冷、發涼。主要是因為椎管內的交感神經纖維受到刺激所至。間歇性跛行的產生機理及臨床表現與腰椎管狹窄相似,主要是由于髓核突出的情況下可出現繼發性腰椎管狹窄癥的病理和生理學癥狀。
(4)神經癥狀:主要見于中央型髓核脫出癥,臨床上較少見。可出現會陰部麻木、刺痛,大小便功能障礙。女性可出現尿失禁,男性可出現陽萎。嚴重者可出現大小便失控及雙下肢不全性癱瘓。
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治療方法主要有哪些?
答: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上治療方法很多,但對不同的患者應根據不同的病情選擇適宜的方法進行治療。從中醫角度來看,中醫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方法有中草藥、膏藥、針灸、推拿按摩等,均為非手術療法,其中有特色的是針灸和推拿按摩。從西醫角度來看,治療方法可分為非手術療法和手術療法兩大類。常用的非手術療法包括:臥床休息法、牽引法、藥物注射、髓核溶解治療。
哪些患者可選用非手術方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
答:非手術方法多采用盡量減少病人損傷的方法進行治療,故常被稱為"保守治療"。由于80%~90%的病人可經非手術方法治療而愈,因此絕大多數患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病人均可選用非手術療法。這樣,既能避免手術的損傷和痛苦,又能根據病情發展及時修正治療方案。主要適用于首次發病,無明顯神經癥狀者或癥狀較輕者,另外全身狀況較差或患有其他嚴重疾病如嚴重的糖尿病、冠心病等,手術風險較大,應優選保守治療。;有其他手術或麻醉禁忌癥者也應選用保守治療。
為什么腰椎間盤突出癥容易復發?如何預防?
答: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經過治療和休息后,可使病情緩解或痊愈,但該病的復發率相當高,不少患者雖不情愿,但又時常成為“拜訪”醫生的“回頭客”。該病復發率高的原因主要是因為腰椎間盤突出癥經過治療后,雖然癥狀基本消失,但許多病人髓核并未完全還納回去,只是壓迫神經根程度有所緩解,或者是和神經根的粘連解除而己。如在短時間內,一旦勞累或扭傷腰部可使髓核再次突出,導致本病復發。另外在寒冷、潮濕季節未注意保暖,風寒濕邪侵襲人體的患病部位,加之勞累容易誘發本病的復發。
對于腰椎間盤突出癥,除了積極采取各種各樣的治療方法外,最為重要的措施就是預防。要注意平時的站姿、坐姿、勞動姿勢,以及睡眠姿勢等的合理性,糾正不良姿勢和習慣,加強鍛煉,增強體質,尤其加強腰背肌功能鍛煉。
如何科學地開展功能鍛煉?
答:功能鍛煉在防治腰椎間盤突出癥中占有重要地位,但若鍛煉不當,輕則對身體無益,重則使病情加重。功能鍛煉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應選擇適宜的方法、注意動作的準確、嚴格掌握循序漸進的原則、注意避寒保暖,加之持之以恒,堅持練功,可以取得較好的鍛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