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為縣中醫醫院組建于1998年5月1日,正科級建制。是一所集醫療、預防、教學、保健和康復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國家二級醫院,是縣醫保定點醫院、... [ 詳細 ]
使用胰島素的七大誤區
時間:2012-11-09 10:52來源:求醫網
一、誤區一:能不用胰島素就不用胰島素
有時候病人對大夫說:“大夫,我不愿意打胰島素針”。實際上可以說,沒有人愿意打針,不少人覺得打針麻煩、疼痛,有人怕 “打上胰島素就撤不下來了”,千方百計地抵制注射胰島素。所以,我國2型糖尿病病人使用胰島素治療者(約10%)比(約50%)少得多。
國外有人評價說:“一個國家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病人打胰島素的比例反映這個國家糖尿病的治療水平”,有一定的道理。胰島素是由人體胰島β細胞分泌的,是體內惟一具有降血糖作用的激素。注射胰島素是糖尿病治療的重要手段。胰島素治療確實能給病人帶來很大好處:
1.胰島素治療能使病人的病情獲得較好的控制,使其糖、蛋白、脂肪、水鹽及酸堿代謝平衡維持正常,防止或延緩糖尿病急性和慢性并發癥的發生與發展,使病人維持良好的體力及精神狀態,維持正常的生長、生活與工作。
2.胰島素治療是一種最生理的療法,一種對肝、腎、胃、腸影響最小的糖尿病治療方式,也就是說它的副作用最小。
3.隨著口服降糖藥價格的猛漲,胰島素的治療花費也相對較低。有些打胰島素的病人告訴醫師說,他們在打胰島素前十分緊張、恐懼,實際打起來才感到打胰島素也沒那么可怕,反而自我感覺良好。
二、 誤區二:2型糖尿病患者,不必打胰島素
糖尿病一般分為1型和2型兩種。通常把l型糖尿病稱為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這類病人必須應用胰島素治療;而2型糠尿病又稱為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這類病人在治療時大多用口服降糖藥物。但在臨床工作中,不少2型糖尿病人只有應用胰島素才能較滿意地控制病情。而許多病人及其家屬對這類糖尿病應用胰島素顧慮重重,他們最為擔心的是怕用上了胰島素就會產生依賴性,要一直用下去。其實這種擔心是完全不必要的。
2型糖尿病病人應用胰島素是有益處的,它可使血糖濃度得到有效的控制,消除高血糖所致的“葡萄糖毒性作用”,有利于自身胰島功能的恢復;并能促進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改善脂肪代謝異常,防止動脈粥樣硬化,從而降低心腦血管病的并發癥。
下列情況必須使用用胰島素治療:
1.病人長期應用口服降糖藥物治療,但對口服治療的效果越來越差,血糖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2.口服降糖藥物有禁忌,如應用口服藥物出現過敏反應。
3.存在肝功能、腎功能不全,口服降糖藥后可進一步損害肝腎功能。
4.應激狀態,如病人處于外傷、手術、妊娠、嚴重感染等情況時該用胰島素來有效控制血糖濃度,以利于機體度過應激狀態。
5.合并嚴重并發癥,如出現嚴重的糖尿病眼底病變、糖尿病腎病、糖尿病足、合并結核病等等。
綜上所述,2型糖尿病病人在病情需要的情況下應該及時改用胰島素治療,它對控制糖代謝異常,減輕并發癥,使病人安全度過危急狀態都是十分有利的。
三、誤區三:用胰島素會有依賴性,會上癮的
在臨床工作中,醫生在勸說有指征的2型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島素治療時,很多病人常常覺得難以接受,并拒絕胰島素治療,理由大多是“我患的是2型糖尿病,沒有必要打胰島素”;“打了胰島素,以后就會形成胰島素依賴”;更有甚者認為“打了胰島素,以后就‘上癮’了,再也‘戒’不掉了”。其實這些都是錯誤的觀念。
1.1型和2型糖尿病是病因、發病機制都不同的兩種疾病,注射胰島素只是一種通過補充外源性胰島素來控制血糖的臨床治療手段,就像體內缺少維生素,我們補充維生素來達到治療和保健的目的。
2.2型糖尿病患者一定不會因為打了胰島素就轉變成1型糖尿病。
3.認為打了胰島素后就會依賴胰島素,就會“上癮”的觀點更是毫無科學依據。
四、誤區四:用了胰島素,用量會越來越大,不能再回用口服藥了
臨床上經常有2型糖尿病患者經飲食控制及最大量口服降糖藥仍不能控制血糖或處于感染、急性心腦血管意外等狀態,經過一段時間的胰島素注射治療,調節內環境之后,不但糖尿病得到控制,而且沒有一人變成胰島素依賴,還可以逐漸將胰島素減量乃至撤掉再改口服降糖藥,并獲得良好的血糖控制。
2型糖尿病應用胰島素后對于能否改回口服藥要分情況而論:
第一種情況,病人真正缺乏胰島素,應用胰島素治療后就停不下來,口服降糖藥是無法很好控制好此類病人的血糖情況的。
第二種情況,由于高血糖破壞了胰島細胞,導致胰島素缺乏,此種情況下應用胰島素控制血糖約3個月后,人體胰島素分泌可恢復正常,因此應用一段時間后可改回口服降糖藥。
若要知道是屬于哪一種情況,則需檢查血中的胰島素水平。
有的病人害怕用了胰島素后停不下來,卻不知道應用胰島素治療控制好血糖后,病人會感覺比以前舒服很多,而且還可以阻止病情加速發展,延緩合并癥的發生。
五、誤區五:用胰島素副作用大
很多患者認為使用胰島素的副作用有:低血糖、過敏、皮下硬塊等。而在臨床治療的過程中,多數類似的副作用是可以通過正確而科學使用胰島素來避免的。
1.低血糖反應:可以通過調節劑量,按時就餐來避免。
2.皮下脂肪營養不良或出現硬塊:主要由于長期使用非純化胰島素,或長期在一個部位注射而造成。可通過改用基因重組人胰島素(例如東寶的甘舒霖)和每次改變注射部位來避免。
3.胰島素過敏:見于動物胰島素與非純化胰島素。可通過改用基因重組人胰島素(例如東寶的甘舒霖)來避免。
使用胰島素治療還可以避免許多口服降糖藥的副作用,例如:消化道反應、肝腎功能損害等。有些口服藥物是促使β細胞盡力分泌胰島素的。要知道,糖尿病是由于不同病因導致β細胞分泌胰島素不足,對于分泌胰島素能力已然下降的β細胞來說,再用藥物刺激它分泌胰島素,其結果是導致β細胞衰竭,使它僅存的一點分泌功能完全喪失。
總之,在目前的糖尿病治療手段中,可以說,胰島素治療是最有效,也是副作用最小的方法。
六、誤區六:胰島素治療費用昂貴
很多人以為胰島素治療需住院觀察,費用很高。其實,口服降糖藥每月費用大多數在200元以上。若改用胰島素治療后,每日可能只需要幾十單位的胰島素,加上注射器等總費用可能比口服降糖藥費用還要少(當然使用劑量應根據每位病人的實際情況而定)。因此對于血糖長期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患者,改用胰島素治療可能節約了費用又使血糖達到良好控制,何樂而不為呢,特別是已經有了國產的預混胰島素,費用已降了很多。臨床上經常有2型糖尿病患者經飲食控制及最大量口服降糖藥仍不能控制血糖或處于感染、急性心腦血管意外等狀態,經過一段時間的胰島素注射治療,調節內環境之后,不但糖尿病得到控制,而且沒有一人變成胰島素依賴,還可以逐漸將胰島素減量乃至撤掉再改口服降糖藥,并獲得良好的血糖控制。
七、誤區七:胰島素注射非常不方便
多數人怕打針無非是一怕疼二怕麻煩。事實上,為了使患者達到良好的治療目的,又要減輕注射給他們帶來的不適感,研究者做出了很多的卓有成效的嘗試,研制出多種劑型的基因重組人胰島素產品及其配套的注射產品。例如:常規型(如:諾和靈R、甘舒霖 R)、魚精蛋白型(如:諾和靈N、甘舒霖 N)、預混型重組人胰島素(如:諾和靈30R、甘舒霖30R、萬蘇林30R),還有注射筆、注射針。多種劑型滿足不同病情和生活習慣的患者的需要。注射筆、注射針方便患者攜帶和自我送藥。
2型糖尿病應用胰島素后對于能否改回口服藥要分情況而論:
第一種情況,病人真正缺乏胰島素,應用胰島素治療后就停不下來,口服降糖藥是無法很好控制好此類病人的血糖情況的。
第二種情況,由于高血糖破壞了胰島細胞,導致胰島素缺乏,此種情況下應用胰島素控制血糖約3個月后,人體胰島素分泌可恢復正常,因此應用一段時間后可改回口服降糖藥。
若要知道是屬于哪一種情況,則需檢查血中的胰島素水平。
有的病人害怕用了胰島素后停不下來,卻不知道應用胰島素治療控制好血糖后,病人會感覺比以前舒服很多,而且還可以阻止病情加速發展,延緩合并癥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