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陽市第二人民醫院始建于1972年,前身為阜陽行署傳染病醫院,1997年在國內專科醫院中首家按照綜合醫院標準通過二級甲等綜合醫院評審,20... [ 詳細 ]
香港護理現狀及啟示
時間:2012-11-09 12:46來源:求醫網
《國內實用護理雜志》
2007 年 1 月 1 日第 23 卷第 1 期上旬版
一.香港護理的基本模式
1. 香港醫院行政管理架構。
香港各醫院在香港醫管局的統一指導下, 從上世紀 90 年代開始就已形成了以行政總監( 院長) 為首、各總經理和臨床部門主管為骨干的醫院行政管理架構。以香港威爾斯親王醫院的護理模式為例, 在醫院管理層面設中央( 聯網) 護理部, 其負責人為護理總經理; 其下又設5 個高級護理助理, 負責臨床實習、臨床督導、護理質量考評、護理科研、事故監察及持續質量改進、人力資源、繼續教育、職業安全、物品供應及社康護理等; 中央護理部對部門運作經理、病房經理、護士長、專科護士、注冊護士、登記護士、文員進行垂直管理; 在部門管理層面, 臨床專科的所有醫生、護士、專職醫療人員如物理治療師及健康服務助理等, 均歸納在一個臨床管理團隊之下, 由部門主管統一掌管。
2. 香港護理服務基本模式。
在香港醫院里, 護理人員數量一般是醫生的 2.5~3.0 倍, 病房工作多由護士負責; 護理工作采取小組式護理服務模式, 實施整體護理或全程護理; 護理人員的主要工作是每天跟醫生查房、執行醫囑、觀察病情、與患者溝通和健康指導等; 醫生與護士合用一個病程記錄, 記錄內容比較客觀、真實、具體; 護士書寫的病歷內容同樣具有法律效力; 醫囑是由文員傳真到藥房和各輔助檢查科室; 護理人員執行醫囑時查對制度特別嚴格, 每項操作均需 2 名護士核對;護士之間交接班非常詳細, 每個患者的各方面均需交班, 而且一律用病歷牌交班。
3. 香港護理管理制度。
在香港醫院中護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護士與醫生地位平等; 護理管理人員自主權大, 責權明確到位。醫院對護理人員每年評定 1 次, 一般先由護士寫出自己一年的工作小結和明年的個人發展目標, 然后由護士長予以公正的評價, 并以此作為續聘的條件; 香港公立醫院的規章制度、操作規程均由醫管局統一制訂下發, 做到每一護理程序都有標準可循、每一種制度都確實得到執行。如給患者上約束帶, 就要填寫一表格, 即要求護士按時觀察和記錄患者皮膚、血循環等情況, 并做好交接班, 若患者發生壓瘡等意外時, 可依據記錄情況追究相應的責任。
4. 香港護理管理要求
(1) 對護士素質要求。護理人員在香港醫院里都作為專業人才使用, 但需具備以下條件: ①個人才能。包括個人特質( 如良好醫德、積極態度、高度責任心等)和專業特性( 提供全程護理服務, 堅持追求卓越水平, 并確保符合良好的實務標準) 。②職責才能。包括臨床護理( 以系統方式確保有效的健康和疾病管理) 、知識和技能的應用( 掌握特定的知識、技能與技術) 、素質及風險管理( 維持促進優質服務環境和體制以達到標準護理水平) 。③人際才能。包括護患關系( 與患者建立伙伴關系, 在他們患病及康復的過程中促進其身心健康) 、團隊工作( 對團隊的有效運作作出貢獻) 等。
(2) 對護士的繼續教育要求。從 2000 年起, 香港護士學歷教育已全部轉入大學本科教育。目前有護士 3 萬余人, 每 3 年注冊 1次, 要求 3 年內每人獲取 45 學分, 一般在大學或學院學習時取得, 規定每小時 1 學分。醫院對學分也有規定: ①理論學習。每小時為 1 分; ②護理科研。研究者為 5 分, 副研究人員 2 分,論文獲刊登加 2 分; ③臨床學習。每 3 h 為 1 分; ④學習培訓。由醫院中央護理部負責, 主要根據護士的需求及醫管局要求進行安排。培訓內容:專業技能、應急技能、溝通技巧、緩解工作壓力的方法及心理疏導等。
二.香港護理和管理的基本特點
1. 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
香港醫療衛生體制的核心思想是“任何人不會因貧困而得不到合適的醫療服務”。因此,(1)在就醫環境方面。香港醫院的就醫環境優雅、舒適、便民; 綜合醫院的候診大廳寬敞明亮, 各個部門標牌、就診程序、行走線路清晰可見; 實用足夠的電梯、殘疾人通道等設置合理; 宣傳冊、輪椅、雨具、拐杖和接送車輛, 患者均可免費使用; 護老院、寧養院、精神專科醫院等在環境設計上更趨于家庭化, 使人覺得親切和安靜。(2) 在服務方面。醫務人員對待患者主動熱情、一視同仁; 在治療護理的過程中, 醫生護士總能不斷鼓勵患者積極參與和配合, 而不是讓患者被動接受各種操作; 對重危患者醫護人員也很注意做好心理護理, 這為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維持生命起著積極的作用。
2. 分層次使用護理人員
(1) 非護理工作不需要護士承擔。在香港醫院, 后勤的支持系統十分健全, 從事后勤服務的工作人員數占到全院總人數的 40%左右。如藥品運送、儀器維護、安全保障、膳食服務等都有專人定時、定點下病區; 化驗單、血樣標本等都由物流傳送系統自動轉送。
(2) 生活護理由健康服務助理護士承擔。1999 年, 醫管局為適應停辦醫院護士學校造成的護理人力缺乏, 大量招募社會人員進行短期培訓, 去醫院照顧患者的生活起居, 如幫助進食、翻身、護送等工作。
(3) 基礎護理由注冊護士、登記護士承擔。這部分護理是護士執業的基本要求和主要工作內容, 主要包括基礎護理、醫囑執行、病情觀察、心理護理、健康教育、護理病歷書寫等。
(4) 專科護理由資深護士承擔。香港的專科護士綜合素質較高, 有相當豐富的專業經驗, 能獨立處理專科護理問題, 可以稱為護理專家。
(5) 護理質量督導由護理經理和護士長承擔。
3. 有效的質量管理
香港護理管理者十分重視護理質量持續改進, 并結合實際情況圍繞護理服務、風險管理、職員發展、護士培訓等方面采取了各種行之有效的措施, 以保證患者得到精心的護理服務。一些醫院的質量管理借用了日本“的 5S”法則; 也有的醫院采用 4 個“ C", 即 Competence( 才能) 、Caring( 關心) 、Communication( 溝能) 和 Compliance( 遵守) 。據此,醫院將采取以下措施:(1) 評估員工的能力, 根據其特點和專長放到合適的護理崗位。(2) 病歷表格化, 節約護士書寫時間,讓護士多一些時間花在護理患者上。(3) 充分發揮護士長的主觀能動性, 對下屬不采取強制命令, 而是主動培養其解決問題的能力。(4) 風險管理, 定期召開醫療事故檢討會, 分析差錯原因, 防止差錯重復發生。(5) 關心鼓勵員工發展個人才能, 制訂專業和個人發展目標, 并給予實際支持。
三.香港護理的啟示
1. 更新觀念, 樹立真“正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理念
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 人們對護理工作的要求越來越高, 傳統的護理理念和護理方式已越來越不適應變化的現實, 為適應現代護理工作的需要, 要在“ 以患者為中心”的整體護理的基礎上, 包括人、健康、環境、護理的全程護理理念, 把滿足患者的需要作為護理工作重點來抓; 把微笑服務、主動服務作為對護理人員基本要求之 一; 把安全護理、慎獨精神作為護理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2. 完善責、權、利相統一的護理管理體制, 不斷提高護理管理工作效率
完善護理管理體制是發揮效能的保證, 是搞好護理工作的前提。多年來的實踐證明, 人們對護理工作往往存有偏見, 因而, 在機構設置和責權劃分上往往忽視護理人員的利益, 使管理人“員責、權、利”得不到統一。我們要借鑒香港經驗, 賦予護理管理人員應有的權利, 使之盡到應有的義務并承擔相應的風險, 在福利分配方面要體現多勞多得、能者多勞的原則, 以促使其不斷追求進步、提高護理管理技能等。
3. 進一步健全規范護理工作制度和流程
隨著人們法律意識的增強和護理工作的新進展, 護理工作要求越來越規范化。制度的健全不僅可提高護理工作效率, 還可降低護理差錯及護患糾紛的發生。因此我們:(1) 要修訂安全防范制度;(2)要完善各種護理記錄表格和記錄內容;(3) 要強化風險意識,做好對患者的風險評估: 由醫護人員告知患者或其家屬, 并文字記入和在雙方都認可( 簽字) 的情況下實施治療護理, 這樣既可使患者及家屬明確病情以便配合治療, 將風險降至最低,也可在風險發生時明確責任。
4. 積極搞好護理人員服務培訓和考核工作
(1)要對在職人員進行全面“的三基”訓練, 練好為患者服務的基本功。
(2)重視在職人員的繼續教育、學歷教育。
(3)鼓勵全體成員對新知識學習和護理科研工作的開展, 不斷提高護理整體隊伍素質。
(4)規范護理人才培養制度, 選送和培訓一批醫德好、服務精、具有一定潛能的服務骨干成為護理專科人才, 同時也可促進護理科研的深入開展。
5. 努力提高護理管理水平
護理管理是醫院現代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鑒于護理是一門相對獨立和具有其特殊性的學科, 醫院實行相對垂直的護理管理體制是十分必要的。所以護理管理者不僅要充分發揮工作的主動性, 要學會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提出解決問題可行性的方法及作好領導和決策者的參謀; 還要學習各方面的知識, 拓寬視野, 增強宏觀管理觀念和大局意識, 培養獨立和批判的工作思維, 為探索出適合自己醫院的一套護理管理方法和路子而努力。